近些年来,类似的事情却一再发生,硕士等研究生自杀已经不是新闻,大学生投毒事件也已经发生了数起,这无疑让我们无比遗憾与痛心。对比与分析我 们不难发现,这些地域不同、起因不同、自杀与杀人等形式不同的相关案件中,却有着一些惊人的类似情况。比如:相关事件发生之前,当事学生都是应试教育体制 中的佼佼者,因为在人生的前半部分,一直一帆风顺地生活与学习,从来没有或者很少面临挫折,致使他们面对挫折的能力相对较低。要么轻易就放弃自身生命,要 么采用非法的手段去剥夺他人生命,他们都对生命没有最起码的敬畏意识。
发生这样的行为无疑都与教育本身所存在的一系列缺陷有关。比如应试的教育体制下,学生以考试分数论成败、论英雄,教育中偏向于文化知识的教育, 而缺少相应的挫折教育、生命意识教育等。学校对考试成绩的片面要求,对升学率的冲动性追求,也必然导致教育与受教育的双重功利化。一旦这种功利化的目标没 有达成。一些学生幼稚而又脆弱的心理底线,就势必会面临崩坍,然后因为失落、妒嫉等而自杀、投毒甚至杀人等。
很明显,加强生命教育已经迫在眉睫。一方面,我们需要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做到明明白白地告诉受教育者: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生?什么是死? 应该如何尊重与敬畏生命?另一方面,需要以直观与形象的教育方式,比如开展生命讨论、开设诸如“体验死亡”等生命教育课,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与坚韧, 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与维护、尊重他人生命的重要性。
2018-04-13
2018-03-22
2018-03-13
2018-03-13
2016-08-10
2014-06-03
2014-05-06
2014-03-15
2014-02-21
201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