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一年级学生平均识字量2591个 金华这位语文老师有奇招 点击次数:6.2万

暑假就在眼前,可很多娃们的假期却遥遥无期——各种培训班正等着他们。就连刚离开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如此,早被幼小衔接班锁定了,因为爸妈们都觉得提前学拼音、学认字很重要。

  在金华师范附属小学一(6)班最近一次检测中,学生的平均识字量达到2591个,近一半学生的识字量超过3000个,最厉害的孩子能认3433个字,已超出课程标准对小学六年的识字量要求,他们怎么做到的?

  原来,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郑新启开发出一套“郑氏识字教育法”,成为独门秘笈。为此,钱报记者专门去拜访了他。

  《中华字经》当教材

  自制“字经卡片”

  作为一(6)班的语文老师,郑新启每周要上9节语文课,教授的内容却只有一个:识字。

  与其他语文老师不同,郑老师不用语文书上课。“因为上面有拼音,久而久之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他一边说,一边展示“自选教材”——《中华字经》,共4册,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普通话和语言教学研究室审定。

  在郑新启眼中,《中华字经》相当于现代版《千字文》,4字一行,16字一句话,一般四句64个字为一课。例如第一课《天文》的第一句:“乾坤有序,宇宙无疆。星辰密布,斗柄指航。”每册《中华字经》有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四册一共4000字。目前,他在一(6)班已把前三册教完,最后一册以生僻字居多,留给学生自学。

  郑老师上课前,班上4名学生走到黑板前,分别写下“皱”、“癞”、“瘸”、“痔”四个汉字及拼音,每个汉字右下角都有英文X或R或R+X的标注。

  每次上新课前,他会指定4名学生先预习那一课,每人学一句话16个字,4人正好一课64个字。在次日的语文课上,再通过他们逐一朗读的方式教给班上同学。“每个人还要从自己负责的16个字里,挑一个最难的写在黑板上,X代表‘难写’,R代表‘难认’,由我重点讲解。”

  与《中华字经》配套的,还有一本《同步阅读》,每课都有短文、亲子阅读和小游戏等练习,帮助孩子巩固新认识的汉字。除了诵读和课后练习,郑老师还自制了一套“字经卡片”和汉字笔顺表。

  “字经卡片”是将书本上每一课的汉字重新打印,打乱后让孩子按顺序再拼回去,培养孩子对识字的兴趣。

  汉字笔顺表是为了让孩子熟悉汉字的笔顺规律,表上一共1000个汉字,根据笔画顺序、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每个字都由不同颜色组成。

  “因为教字经,我每天4点多起床背课文,好给孩子们做榜样。”郑老师说,背诵本身有规律可循,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背诵的时间与方式,只要用心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半年提升

  2000个识字量

  “现在,孩子记忆的广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在起步时可能有些艰难,但是习惯这种识字的方法之后,就会记得很快。”郑老师说。

  郑新启有30年教龄,曾在多所学校任教,从小学中段到初三全都教过,但一直有一个夙愿,希望从小学一年级起开展集中识字教育实验,探索一条低段教学轻负高效的路子。

  2016年,在一次聊天中,郑新启向自己所在的金华师范附属小学校长,提出了这个大胆的想法,获得支持。

  去年10月初,他给一(6)班的孩子做了第一次识字量检测,全班平均识字量351个,最少的仅个位数。按照识字量从高到低,他把全班40个孩子分为四组,识字量接近的10人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微信群。孩子每天的回家作业,就是背诵上周同一天学习的内容,并且上传视频。

  去年11月底的第二次测验,全班平均识字量达到1036个。测验结果成为新的分组依据,进步的升级,退步的降级。直到今年5月第六次检测,全班平均识字量达到2591个。

  学生张文彪的爸爸说,孩子在幼儿园毕业的时候只认识16个字,现在测出来有2580个,很多字连他都不认识。

  对郑新启来说,这还只是第一步。“等到二年级,该教孩子怎么把字写漂亮,同时进入大量阅读的阶段。三年级的时候,我打算引进经典,像是四书、五经,还有就是写作的表达。”

  作为“郑氏识字教育法”的支持者之一,校长俞正强表示:“郑老师是一位对语文教育有情怀的人。他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新的事物产生肯定会伴随争论,我们也在听取各方的意见。学校在这学期末专门给郑老师安排了一次宣讲,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去取取经。”

  说开去

  识字的目的,是让孩子更有效地阅读和表达

  去年9月,浙江省一年级小学生用上了新版语文课本。从课程标准来看,这本由教育部2016年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对小学低段的识字量要求明显下降。一到六年级全套新版语文教材,共安排识字3000个,其中一年级的识字量是300字,比旧版教材减少了100字。

  在课程标准减少一年级识字量的背景下,到底有没有必要再加大识字量?一年级小学生该认多少字?钱报记者请教了几位资深语文老师。

  杭州卖鱼桥小学资深语文老师江敏,长期从事小学语文低段教学,她也支持一年级小学生多认字,但是到底要多认多少个字,因人而异,没有统一标准。

  “基础好的孩子认1000个以上都可以,在这方面弱一点的孩子能认500字也不错。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就我的经验来看,几乎每个班里都会有几个在识记汉字上能力偏弱的孩子,他们会比其他孩子慢半拍,甚至更多,如果对他们也做这样的要求,有点勉为其难。而且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范围有限,能把常用字认个大概,就够用了。”

  至于识字的方法,江老师觉得除了《中华字经》,还可以借助更多的方法和手段。比如,让孩子看少量文字的绘本、有字幕的动画片,不仅能帮助孩子识字,而且能提高他们识字的积极性。

  杭州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语文教研员许珂认为,加大孩子的识字量,让孩子能早些阅读,开阔视野,这个想法不错,她赞赏郑老师在这方面做的尝试。“如果毎位老师都能在自己的教学领域像郑老师这样动些脑筋,一定会更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但是就识字看,首先量不是基础教育阶段识字教学的唯一目的,识字的目的是为孩子更有效地用,即阅读和表达。第二,《中华字经》中的字是否大多是常用字?诸如汉字听写赛中那些不常用的冷僻字,可以作为部分孩子的兴趣,但不应是全体孩子的目标。第三,在量加大的同时,也要多考虑方式方法,不增加学生负担,保持各科发展均衡。”江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