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用“大教育”支撑科技创新 点击次数:1.84万

“本世纪前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确立人力资源与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实施相应的制度创新,是我国实现从教育大国变为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变为人力资本强国战略转变的关键。”在日前举行的“2020年中国教育展望学术报告会”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了刚刚完成的《2020年中国教育展望》,提出了教育发展破解难题、推进创新的基本框架。 

科技创新依赖“大教育” 

该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胡瑞文代表市教科院发表报告。报告指出,世界各国围绕尖端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竞争愈演愈烈,世界各国纷纷从国家层面调配资源,加大投入。“只有加强包括科技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在内的‘软实力’建设,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据报告公布,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人力资源开发从欠发达国家向较为发达国家水平迈进,劳动适龄人口(25-64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将达到10.5年。 

人力资本投资传递财富 

“在我国,家庭成员的人力资本投资已成为家庭和代际之间财富传递的重要方式。”报告指出,一方面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到中高收入人群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通过市场化的思路和运作方式增加高水平、个性化、有特色的教育供给,根据各地情况,鼓励民办学校和公办转制学校的发展,从政策上允许有条件的家长为子女购买较高追加成本的优质教育。另一方面,还应该注意低收入阶层的教育需求和接受教育的困难,这部分人群由于收入有限,增加政府的教育投入和实行教育援助是可行的主要选择。胡瑞文认为,“居民消费多元化趋势要求教育改革创新。” 

推进多元化的教育评价 

“积极推进社会多元化的教育评价,加大现代教育体系的‘软’制度力度。”报告把评价制度创新摆在了尤其重要的位置。 

报告认为,目前迫切需要创造条件,尽快形成各种社会评价制度,促进各级各类学校真正做到依法办学。首先要推进专业化的教育评价制度建设,其次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各专业协会及其他专业机构对教育、学校和高校学科专业进行各种方式的评价,并注意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境外相关机构参与学校教育的评价活动,最后还要开放媒体和舆论的教育评价,使评价走近市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