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我深深认识到,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的需要;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
早在1953年,毛主席在接见青年团全代会主席团时就提出“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要求,1957年,毛主席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的表述了“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1964年,毛主席在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和北京铁路二中校长来信的批示中,都对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出这样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培养青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
直到198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议》,提出了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问题,把实行九年制教育当作关系民族素质提高,国家兴旺的一件大事。自此,以后的关于教育的法规都提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党中央和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实施意见”中确定了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为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可见素质教育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然而,近些年,特别是教育界对是否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仍然争论不休,不少人仍然主张、坚持并实行着应试教育,抵制素质教育,或者阳奉阴违,当面喊素质教育,背后搞应试教育;口里说素质教育,实际干的还是应试教育;上学期搞素质教育,下学期搞应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