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将投入10亿元改善农村教育条件
据10月23日《华西都市报》消息在未来的2到3年内,成都市将投入10亿元巨资,完成400多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全市农村中小学校点布局任务,以均衡城乡教育发展。成都市有660多万人是农民,多年来,市直学校及靠近市区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一直是偏远县乡农村学校投入的3倍多,投入的增长速度则是6倍多。这种不均衡现象导致了两种地区教育水平的重大差异。按计划,成都市力争到2006年底,投资10亿元完成对全市农村中小学的校点布局调整和400多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任务,促使农村办学条件优化。目前,成都市已有112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项目开工建设。
据悉,今年9月,新学年开始,33所农村中小学的孩子们告别了往昔破旧的校舍,搬进了青瓦白墙、绿树环绕、功能齐备的新校就读。
广东
16县施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
本报综合消息从今年秋季开始,广东省对陆河、揭西、五华、丰顺、大埔、乳源、新丰、清新、阳山、连南、连山、东源、和平、龙川、紫金、连平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农村全部实行免杂费义务教育。每名小学生每学期将省出近75%的开支,每名初中生省下60%的费用。
广东近几年在扶持农村教育、促进均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省财政安排20亿元帮助解决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教育问题,每年投入数千万元用于改造农村中小学布局、改善办学条件。
据悉,2001年在广东省开始实施的“农村人均年纯收入1500元以下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中,仅河源地区就有10万名学生受益,而据统计,16个贫困县至少有130万名中小学生从这项政策中受益。
天津
支援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本报综合消息今年天津市开始启动教育“十一五”规划项目之一的“支援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项目”,通过鼓励城镇教师流动或对口支援到农村边远学校任教,及选拔农村骨干教师到城镇中小学培训等措施,提高天津市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据悉,该项目措施之一的特级教师下乡支教活动正式开始。市区的特级教师将根据农村学校教师需求,利用周末到农村学校为农村教师授课。
北京
“十百千万工程”支援农村基础教育
本报综合消息北京市为提升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了“十百千万工程”。8月25日,北京市举行隆重大会欢送1010名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实施支援农村教育的“十百千万工程”是指:选定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10所高校,作为首批和牵头学校,分别与10个远郊区县开展对口支援合作;确定103对城镇中小学和远郊区县中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每年选派千名城镇教师到农村全职支教,同时还选派不少于2000名的兼职教师到农村支教;组织万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开展“创业就业,服务贡献”活动。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共有农村中小学校1010所,教职工虽有近5万人,但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能力、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广东
民办教师将享受公办待遇
据10月15日《南方都市报》消息“先进学校”称号不再是公办学校的“专利”,10月14日,在广东省政府部门首次召开的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工作会议上,省教育厅首次对19所民办中小学和6所民办幼儿园进行表彰,并颁发“先进牌匾”。副省长宋海在会上提出,省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研究制定具体政策,使民办学校教师在调动、户口迁移、社保、职务评聘等方面享有与公办教师同等权利。
沈阳
公、民办教师年内有望正常流动
本报综合消息近日,沈阳市委、市人大等领导,及市教育局的有关负责人,与刘长青等19名教育专家齐聚一堂,听取专家们对沈阳教育发展提出的真知灼见。
刘长青认为,目前民办学校的发展受到师资匮乏的制约。现有制度下,公办学校教师多,出不去;民办学校缺教师,又进不来。因此,教师流动的问题不解决,民办学校的发展必会萎缩。市教育局李局长说,沈阳市准备建立流动教师储备中心,流动教师的档案关系也将进入中心,在这里教师不会影响到评职称。沈阳有望在今年实现教师的正常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