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上海市科协、市教委组织专家“坐堂”华师大,从该校人文社科、理工科各专业的在读研究生中“海选”24名合格“通才”,去给娃娃们做科普老师。
今年9月起,上海作为全国首个小学、幼儿园"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试点城市,开始在静安、徐汇、浦东、宝山4个区的80余所学校进行科学素养教育。但4个试点区的教育局均发现,找个语数外好老师容易,找个既懂心理学、又通激光技术;既懂昆虫学、又通克隆技术的全能型科普教师却是难题。
为此,由上海市宇航、航海、土木工程、环境科学等17个学会组成的专家面试团今天集体开赴华师大,现场面试,从该校研究生中找24个“通才”,让他们以“科普实习教师”的身份接受科学家的专门培训,并架起娃娃与科学家之间的桥梁。为帮助“娃娃科普教师”顺利完成学业,“做中学”项目办公室专设科普助学金,每位研究生将享受每年5000元的助学金。
上海市科协普及部负责人表示,这次招聘将主要家境贫困的在校研究生,但学生们都须经过网上报名、院系推荐、审核初选和面试四道关,除师范类、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外,他们还很看中理工科背景的研究生。
相关背景
今年3月,中国科协和国家教育部共同启动了“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实验计划,旨在解决我国长期以来儿童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经验的传授、轻亲身体验的获得等问题,上海是“做中学”项目试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