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青云中学规定:学生不可携带手机进入校园。此举一出,不少家长提出:手机的普及率现在越来越高,学校应该考虑如何正确引导,而不是一味去“堵”。
青云中学有关负责人认为,初中生自控能力差,上课有时会发发短信,玩玩游戏,既浪费时间,又分散注意力。另外,手机属贵重物品,在学校遗失由谁来负责?而且学校设有投币电话,老师办公室的电话也可供学生使用,所以学生没有必要携带手机进校园。
据悉,河北、云南等地教育部门已颁发禁令,严禁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对于违规者,将予以查扣手机的处分。本市教育部门尚没有推出这样的强制规定,目前大多数老师采取不提倡、不限制,加强管理的措施。教育界人士认为,对于手机进校园问题,不能“一刀切”,应视学生具体情况处理。学生们则认为,手机本身是一个通讯工具,只要不影响学习,学校不应该剥夺他们享受这一现代通讯的权利。
携带手机进校园可否作人性化规定?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主任杨江丁认为,在不影响学习、不影响他人前提下,可让手机成为家长与孩子联络、安全应急的工具。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手机利弊的讨论,让他们在理解和认同后,规范自己的行为;老师也要以身作则,上课期间将手机关机。建平中学在本市学校中率先制定了手机管理措施,规定教学期间,教学楼、实验楼、视听楼等所有教学场所不应使用手机,这些措施有效规范了学生手机使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