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合肥市很多中小学已经或正为学生建立纸质“成长记录袋”,记者昨天从合师附校获悉,该校利用信息技术,把普通的纸质成长记录袋“升级”为学生电子档案,开我市各校之先河。
过去对学生的评价都是到学期结束在学生“成绩册”上写一段评语、填一段数字。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开始针对学生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发展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记录在案”。而随着时间推移,纸质档案越来越厚,珍贵的照片褪色了,漂亮的作品破损了,纸质作品保存难度大的缺点逐渐暴露。合师附校想到为学生建立“电子档案”,运用信息技术完整无损地记录学生在校的成长经历。
记者在该校的网站上看到,学生、教师和家长可用密码登录相关的“电子档案”。除了学生简介、照片、品德闪光点等囊括纸质档案所有内容外,还特别设置了一个动态栏目——悄悄话,该生可在此和任课老师随时进行交流。为保护隐私,以家长身份登录都看不到。
“电子档案”不仅使学生的个人档案变得现代感十足,更是开发了纸质档案不可能具备的随时沟通能力。8岁的王雅钰曾是个内向的女孩。“一开始不敢说话因为怕老师。”小雅钰说,“可在网上说话没人盯着我看,不紧张。”她大胆在网上告诉班主任周爱华,希望能上课多提问她,希望能代表班级参加运动会。周老师在网上不断鼓励她,现在小雅钰变得十分开朗活泼。还有个同学曾在一次野外活动中被某件事刺激,在晚上就很怕圆东西,夜晚外出总要父母陪着。因为孩子年幼,不会表达,被父母忽视了。这个同学在悄悄话里写出“心结”,班主任及时发现,主动交流,消除了孩子的恐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