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中华民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们正处在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从国外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但一个国家的人文精神、国民素质是无法从国外引进的,而人文精神、民族精神、国民素质,又是国家兴衰存亡的决定因素。
今天我们探讨的就是“加强人文精神,促进人才成长”。
人文教育的核心:如何做人
关于人文教育、人文素质、人文精神问题,是这些年来的热门话题,报刊上讨论得很多。那么到底什么叫人文?什么叫人文教育?什么叫人文素养?什么叫人文科学?它与人才成长的关系是什么?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在中国古代就有人文这两个字的提法,主要是礼教文化,讲礼貌、礼仪、教育、讲礼教文化。“人文科学”最早来自于拉丁文,主要是讲人性教育。在欧洲中世纪,神权高于一切,宗教统治社会,遏制了人们的个性和自由的发展。为了冲破神权的统治,冲破封建樊篱的束缚,就出现了15世纪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提出一个人文科学教育的问题,强调要学习古典语言,扩大课程的门类,比如社会科学、文化艺术以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主要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学、伦理学、语言学等等,所以人文科学的泛指还是比较广的。
人文教育就是讲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一个内在的品格。那么人文素质,那就是人文科学、人文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所出现的成果。人文素质也可以称文化素质,主要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甚至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等。我认为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四个字:如何做人。
人文教育的起落和复归
中国古人注重人文修养,人文教育,更重人文精神,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健有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教育史上,人文教育曾经有过辉煌的时代,也有过消弭的阶段,有人对它颂扬,有人对它诋毁,而在现代社会,又重新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是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的。
人文教育在文艺复兴以后有过一段辉煌,后来为什么有一段时期又低靡了呢?18世纪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自然科学、科学技术在工业革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们看到了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的作用,认为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能解决一切问题,忽视了人文科学、人文教育。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反思得比较多的是人文科学的问题。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个国家为了治愈战争的创伤,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现代科学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物质生活丰富了,民主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给现代人带来了巨大的享受和自由。但是正因为现代人享受着前人所创造的物质条件,因此也导致一部分人,包括一部分青年人,仅仅关注物质生活、物质享受,而对其他方面的反应越来越冷淡了。
西方后现代社会学家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有一部分人被物化了,“人不见了”。他们说,导致“人不见了”这个社会状况的原因,在于教育的失误。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教育失去了真正的教育的功效,甚至教育越普及偏差越扩大。出现“人不见了”的问题,我认为教育是有责任的,整个社会都有责任,都应该担负起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尤其要加强人文教育。
美国的人文教育
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包括经济、国防、科技、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早在20世纪中期开始,世界各国就在寻找迎接21世纪的对策,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占领人才高地。加强人文教育、加强做人的教育、成人教育,也同时引起了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高度重视,尤其70年代以来,人文主义开始复兴,人文科学的教育受到更大的重视,许多国家在教育中给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的地位。
1984年,美国人文学科促进会,发表了一个报告《挽救我们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