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必须与学生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息息相关,真正 融及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有感而发。书中真实的反映了初三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所承受的心理 压力和生理压力,他们用自己的图画和尖锐、锋芒逼人的直言,批评应试教育,诉说暗淡无 光的生活,呼唤失去的自由和快乐。
初三的学生依然是孩子,当学习的压力超越了学生心理与生理的承受力时,他们肯定会 感到痛苦和不堪忍受,并无奈地滑到危险的失衡状态中去,这是学生当然存在的一个严重 的心 理问题。这种内心的苦闷与压抑,将直接导致学生采取精神对抗和情感发泄,逆反心理便是 存在于学生中的普遍现象,它具体表现为:厌学、初恋、顶撞老师和家长、破坏学校公物等 。而导致学生心理疾病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和家长采用不妥的教育方法造成的,如简单、重 复、粗暴、专断、体罚与变相体罚等。
现行考试制度,使分数已经成为衡量学校、教师和学生水平的尺度,更成为决定学校和学生 生存、发展与未来的标尺。分数不但是“指挥棒”,同时也棒打了学生的个性、爱好和兴趣 ,挤压了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在这近乎残酷的升学竞争中,学生承载了太多老师和 家长的期望,也承受着社会转嫁在他们身上那无形而又巨大的压力。因此,教育不能急功近 利,不能搞一刀切,不能用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剥夺学生的权利就等于犯罪。
普及化教育不是精英式教育,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的基点应该建立在平民化、综合化 和职业化上,应该把侧重点放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上,梯次渐进、因地制宜、因材 施教。只有给学生提供一个合理、广阔、有选择余地的成长空间,学生才能在学习中获得真 正的主动、兴趣与快乐,教育才是一潭活水。
否则,只能像学生说的:“我们早已厌烦这吃书似的学习,痛恨这扼杀青年的应试教育,真 正的‘黑暗’只有学生才能体会到。”

妈妈!书包太重我快要背不动,我的彩色笔画不出青春的那道彩虹。(作者:支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