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第三期的《读者》上刊登了题为“扭曲的母亲”这样一篇文章,读后心里觉得沉甸甸的。母亲,孩子最亲近的人,为什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已经到了扭曲的地步呢?在接触众多的“扭曲母亲”后,北京“星星河”创始人、教育专家徐国静老师总结了这种扭曲的症结在于,母亲将自己扮演成了讨债者、牺牲者、追赶者、鞭打者。其实何止是母亲,我们的很多父亲也站在这支队伍当中。在这些家长身上表现出的焦虑症状有五怕:
一怕孩子闲着,把孩子时间占满了心里才踏实。
刚开学没多久,一位家长找到我,说希望老师多留一些作业,每天的作业量太少,闲下来的时间怕孩子干别的。在一旁的孩子很不满地撅着嘴说:“您看我闲着就难受,我就不能有一点娱乐时间吗?!”
二怕孩子玩耍,把孩子攥在手心里,随着孩子的成长冲突不断激烈。
周末本应是休息调整的时间,但看看马路上到处是疲于上课的学生。周末对孩子来说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了,虽然孩子心里不愿意,但家长硬逼着上,说“别人都上咱不上不就落在别人后头了吗?”但效果如何呢?只有孩子自己清楚。
三怕孩子出错,盯着孩子的错误,放大孩子的错误,以反复提醒孩子的错误为教育手段。
“你怎么又犯错了?还有没有记性啊?记吃不记打!”“我提醒你多少次了别丢三落四、别丢三落四,你就是不听!”连我们大人都不可避免要犯错误,何况孩子呢?多点耐心、多点方法,不要让指责、不满总挂在嘴边。
四怕孩子吃亏,教孩子一些错误的人际交往方法。
“班里的事少掺和,学习最重要。”“自己留点心眼,你爱帮助别人,谁来帮助你呀!”如果每个孩子都在应用这些处世哲学,那这个世界该有多可怕呀!
五怕孩子失败,学习成绩、考试名次像戴在孩子头上的紧箍咒。
作为班主任,我在班上细细观察,虽然有家长努力坚持用现代的人才观来教育和要求自己的孩子,但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保留着传统的做法,要做到完全理智的爱很难、很难。什么是理智的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