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北京奥组委与清华大学等16所北京高校签署合作备忘录,这标志着签约的16所高校将为北京奥运会培养706名赛时实习生。
赛时实习生是其所在高校按照国家政策统一招收的全日制在校学生,由高校与北京奥组委合作培养。除有针对性地完成若干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奥运相关知识的学习外,还将在实习阶段参与北京奥组委开展的各项筹办工作。
赛时实习生的实习时间根据岗位不同有所区别,大致在半年至一年。北京奥组委提出的赛时实习生需求计划,涉及外语、新闻传播、物流、法律等9个专业领域,总数达到706名,其中硕士研究生446名,大学本科生118名,高职生142名。经北京奥组委与市教委协商,共确定16所北京高校负责赛时实习生培养工作。
北京奥组委副秘书长兼人事部副部长张志伟表示,与北京奥运会赛会志愿者相比,赛时实习生为奥运服务的时间更长、内容更广泛。高校方面将为赛时实习生的培养工作制定出完整的计划,把相关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去。根据各高校学制长短的不同,其培养课程开始的时间及内容也不一样。
赛时实习生分配名额
北京大学36名
清华大学21名
中国人民大学40名
北京师范大学15名
北京交通大学40名
北京外国语大学40名
中国政法大学20名
中国传媒大学76名
北京语言大学20名
外交学院8名
北京工业大学60名
北京工商大学30名
首都师范大学40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88名
北京物资学院30名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4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