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教师节,两项最新调查结果却提醒公众,无论是从社会舆论还是自身压力来看,教师在今日中国社会中,已经是一个相当“尴尬”的职业了。
9月6日~8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央视资讯ePanel会员系统实施了一项调查,在123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受访者中,56.0%的人认为与20年前相比,教师的社会声望“下降了”,36.4%的人持相反观点,认为教师的职业声望“上升了”,另外7.7%的人则认为,“没什么变化”。
饶有兴味的对比是:在受尊敬的职业中,43.4%的人选择了教师,仅次于科学家(68.6%)排在第二位,远高于医生、记者、企业家、律师等职业。然而在被羡慕的职业中,除选择科学家(36.8%)的人依旧最多外,政府官员、公务员、企业家、医生、记者、律师等职业,均超过教师(21.1%)。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对教师的尊敬程度随教育级别的提高而递减。“更尊敬”幼儿园教师的,占30.0%;小学教师为25.2%;中学教师为23.7%;大学教师最低,为21.1%。
不能否认,教师职业目前已经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调查反映了人们对教师职业的一些看法。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认为,从孔夫子被尊为“圣人”开始,教师形象被刻画为沉稳老练的“完人”、“君子”。我们对教师的定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都在某种意义上把这个职业神化了,社会也难免对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有过高的要求。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从理想到现实的落差可能是造成教师声望下降的原因之一。
调查数据也印证了这种说法:超过四成的人认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在中国流行数十年的表述,近四成的人认为“总的来说,教师还是比其他职业更崇高”,只有24.4%的人觉得,“教师只是一个职业,不应对从事这一职业的人有过高的道德要求”。
教师职业声望下降的另一个原因可能在于,中国的高等教育掀起的扩招和高收费的狂潮。公众对整个教育体制的不满,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到身处这个体制之中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