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类家庭”到“寄养家庭”
一年前,8岁女童仁仁,在母亲去世后,被父亲抛弃在四川成都的街头,开始了流浪生涯。后来,她辗转来到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儿童中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为和心理矫正后,开始进入了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家庭”。
从表面上看,这个“家庭”与其他众多正常家庭一模一样:有爸爸妈妈,有兄弟姐妹,一家人在一起生活,一起外出游玩。惟一不同的是:家里的爸爸妈妈是救助中心招聘的一对夫妻,家里的孩子是身份各异的流浪儿童,他们之间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
在郑州,这样的“家庭”有一个独特的名字:“类家庭”。有关专家认为,就像学游泳一定要到游泳池里练习一样,家庭是最适合儿童生存发展的环境,再好的儿童福利机构也不如家庭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