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圣斗士星矢》、《七龙珠》为代表的日本动漫登陆中国大陆以来,在这十几年里,日本动漫热在中国青少年中流行,成为全社会有目共睹的事情。大人们总是下意识地把迷恋日本动漫的孩子当作不学好的一群,但事实上,日本动漫针对的是一个年龄段,而不分好中差。
满足青少年心理需要
日本动漫虽然包罗万象,不受题材和内容的限制,但是,最容易接受并迷恋日本动漫的是14至24岁的年龄群,小了看不懂,大了看不进去。把日本动漫的成功归功于内容的解放,还不如归功于它对青少年心理特征的准确把握。如果从众多作品的角度出发,来分析日本动漫的成功,那将是一项浩瀚的工程,但如果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出发来分析,却有章可循,进而洞窥日本动漫成功的奥秘。
一般来说,在日本青少年动画片未出现之前,人在过了童年时期就会逐渐淡漠对动画的兴趣,那些以动物为主角的动画片在青少年看来属于幼儿科,动物就是动物,人就是人,他们对这一点分得很清楚。一旦当他们接触日本的青少年动画片之后,他们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重新燃起对动画片的兴趣与渴望,而这种感受与童年对动画片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以至《圣斗士星矢》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他们惊呼:“原来动画片也可以这样拍!”日本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虚实结合真好看
答案是日本人巧妙地把现实与虚幻融合到了一起,他们的动画片排除了违反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和逻辑的现象,把舞台重新挪回到人类的时空,并加入了很多在现实中很难办到,但又似乎在理论上行得通的元素,这么做不仅为青少年排除了虚假的印象,而且还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拿《圣斗士星矢》为例,虽然它借用了古希腊神话的人物,但主角都是人类,而且就是青少年,乃至雅典娜也是降世的富家少女,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