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四个年代的上学第一天:"变成大人"到妈妈不放心 点击次数:1.99万

开学第一天,要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一起床就沉浸在兴奋和激动之中。 

背着大书包、胸前挂着大水壶,儿子跟着我在7时20分前赶到小学门口,这里已是人满为患,车满为患。学校大门紧闭,一侧的小门是惟一通道,家长和孩子排着长长的队伍,将大门口的一条马路都拥堵住了。 

长长的队伍歪歪斜斜,家长们老母鸡护小雏似地,左突右闯,前后推搡,生怕孩子被挤着碰着,队伍半天也少见移动。有心情烦躁的家长、被迫熄火的司机,在高声叫骂发牢骚。

一片喧闹声中,儿子惊恐地瞪大眼,将我的手越攥越紧,好不容易进了校门,一位老师问了句是不是一年级新生,就把儿子牵着走了,已满身是汗的儿子故作镇定地向我挥挥手。 

一位老师无奈地说:因为是区里较好的小学,仅一年级就招收了10个班。一些家长将孩子送进来,还不放心滞留在校园,后面的自然进不来。 

回到家中,看到电视还在直播各处学校开学盛况,一些小学门口的拥挤和嘈杂,远远超过我儿子所在的学校,一些小学门口的街道,被成百上千送孩子上学的车辆“包围”。 

而电视中也有让我眼前一亮的画面,比如台北的一所小学,门口站着打扮成花仙子的校长、班主任,捧着书本、满面笑容,学校作了精心的布置,就连门前的大树上,也悬挂着五颜六色写满各种祝福语的彩带。 

温馨、亲切、热烈,我想每个跨进大门的孩子都会留下一个美好的人生回忆。 

当然,有可能电视台选取的台湾这所学校有其特殊性,但营造的那种氛围,却令人感动和回味。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跨进学校大门也就意味着跨入知识殿堂的大门。这是影响人生的重要一天,学校能不能让孩子产生亲切感、认同感?神圣的知识殿堂,能不能从一开始就走进童心? 

卢梭笔下有位理想的儿童“爱弥尔”,那是一种全新教育模式的结晶,呼唤的理念之一就是走进童心。难道不是吗?只有真正走进童心,才能培育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和丰富心灵的快乐少年。 

开学第一天,平常而又不同凡响的一天,教育的每一个细节,社会神经的每一处收缩,其实都牵系着育人大事,岂能等闲视之。 

当我们轻声告诉孩子别紧张的时候,也是在提醒我们这些当父母的、做教师的,提醒我们这个对教育过于神经绷紧的社会:深呼吸,慢慢放松,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加自然、自由、自在的环境和氛围,让孩子们想唱就唱吧! 

妈妈把我送到学校还是不放心 

小马(九十年代一年级) 

从小就听过妈妈讲她自己上学的故事。1996年的9月1日,我也上小学了。 

记得妈妈把我从自行车后座上抱下来,给我整理好校服,又拍拍我的头,朝校门一指说:“上学去吧。” 

我以为妈妈就上班去了。我找到小一(1)班的教室,年轻的班主任张老师把我领到第三排座位上坐好。 

我听见后门外乱哄哄的,就回头看了一下,忽然看见在一大群家长晃来晃去的脑袋中有妈妈的脸在向教室里张望。咳,我都是小学生了,妈妈还是不放心我。 

我和妈妈可亲近了。从我一出生,一直是妈妈亲手带我。为了送我上幼儿园,妈妈30多岁才学会骑车,每天都风雨无阻地接送我。 

我上的这所小学离家有5公里左右,妈妈又要每天骑车接送我,她真不怕辛苦。可是,我已经进了校门,还会有什么问题吗?怎么有那么多家长不放心孩子呢? 

用小聪明赢得破格上学的资格 

张晨(八十年代一年级) 

在1988年的9月,我用自己的小聪明通过考试赢得了破格上小学的资格。 

爸爸妈妈一起带我去上学,在校长的安排下,我被排到了一年级一班,实验小学里的实验班。 

班主任是一个很帅的男老师,第一天发课本,老师给每人发了15本书,“大家清点一下自己的课本啊,有多的或者少了的都举手。”我第一个举起了手,尖声说:“老师,我只有14本书!” 

我昂首阔步地上了讲台,老师把书拿来一数,“小朋友,你的书是15本,对的,下去再数数啊。”望着和很多家长一起守在教室窗户边的爸爸妈妈,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从那天开始成为“大人” 

蓝燕(六十年代一年级) 

1963年的9月1日,刚满7岁的我起了个大早,穿好淡绿色的新衬衣和用外公的旧外套改成的浅灰色背带裙,外婆帮我在梳成环状的小辫子上扎上淡绿色蝴蝶结,又给我背上崭新的书包,我就一蹦一跳地自己上学去了。 

我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北京二龙路学校(分校),由当时的高教部主管,学制是仿照苏联的十年一贯制学校。分校是该校的小学部,坐落于北京西单大木仓东口的一座旧式王府内。那时候小学生入学不像今天恨不能全家老少齐送行。那时候很多孩子都像我一样,第一天就是自己独自去上学的,我们班住的最远的孩子每天坐公交车上学,但也是独自往来。送孩子的家长,都在校门外百十米的地方就与孩子分手,目送他们自己进去。七八岁的孩子们初次走进秩序井然的学校,俨然感觉从那天起自己开始成为“大人”。 

我最喜欢新学校迎着大门的那面大镜子。开学第一天,满面笑容的班主任孙老师就站在它的旁边,迎接每一位新同学,并弯下腰告诉你:“以后每天进校门都要照一照镜子,看看衣服穿得整齐不整齐,要像个好孩子那样向老师问好。”从那以后,我记住了孙老师的话,照镜子、整衣冠、问候师长。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直到工作后几十年,学校始终是吸引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