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对参赛作品都有哪些详细要求?”……本报8月22日B02版以《自古英雄出少年》为题,报道了省实验中学学生卢东方等一批中小学生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累累硕果的消息后,引起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高度关注,本报记者的办公室电话也成了咨询热线。
近日,带着家长和同学们的诸多疑问,记者来到省科协青少年工作部和省青少年科技中心,采访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河南代表队组织方的有关负责人。
层层选拔逐级推荐
据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党支部书记郝立新介绍,为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省每年都要举行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而各地也要先期在当地举行市级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层层选拔。
据了解,在全国比赛中获得科技创新成果一、二等奖的选手,都可获得被保送上大学的机会,在全省比赛中获得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的选手在高考时则可以加20分录取。而各市级比赛的奖励政策则各不相同,一些地方规定市级一等奖获得者升学时可以加分,一些地方则规定初中升高中时可以择校等。
关于普通中小学生如何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的问题,郝书记告诉记者,同学们如果有创新意识或发明创造意识,可以向学校的科技辅导员、科学课老师或班主任汇报,先让学校的科技辅导员、科学课老师或班主任甄别这些创新或发明创造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然后再报给学校,学校再报到各地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组织机构(一般设在当地科技局或科协)。孩子既可以独立完成研究或发明,也可以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进行探索研究,有了科研成果后可报名参加当地的科技创新大赛。据介绍,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受理竞赛项目一般在每年的二三月份,因此各地的比赛都要根据各自的安排早于这个时间举行。
创新成果涉及13个学科
据介绍,作为创新大赛活动的主要内容,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申报作品的形式主要有:发明创造及工程设立设计类作品、科学研究论文等。竞赛项目按年龄段分为小学项目、初中项目和高中项目;按研究领域可分为数学、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医药与健康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动物学、植物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行为与社会科学等13个学科。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的学科分类如下:
1.数学(M A ):指形式逻辑或各种数字及代数计算的开发以及这些原理的应用,包括微积分、几何、抽象代数、数论、统计学、复数分析、概率论等。
2.物理学(P H ):指能量及其与物质作用的原理、理论和定律,包括固态物理、光学、声学、粒子、原子物理、原子能、等离子体、超导体、流体和气体动力学、热力学、半导体物理学、磁学、量子物理学、力学、生物物理学。
3.化学(C H ):指对物质性质和组成以及其所依从的规律的研究,包括物理化学、有机化学(不含生物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化学、塑料化学、燃料化学、杀虫剂、冶金学、土壤化学等。
4.微生物学(M I ):指有关微生物的生物学,包括细菌学、病毒学、原生动物学、真菌学、微生物遗传学等。
5.环境科学(E V ):指对于(空气、水及土地资源)污染源及其控制的研究、生态学等。
6.生物化学(B I ):指生命活动进程中的化学,包括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光合作用、血液化学、蛋白质化学、食物化学、激素等。
7.医药与健康学(M E ):指对于人类及动物的疾病和健康的研究,包括牙科学、药理学、病理学、眼科学、营养学、公共卫生学、儿科学、皮肤学、过敏反应、语言与听力等。
8.工程学(E N ):指直接将科学原理应用于生产及实际应用的项目,包括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航空工程、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摄影工程、音响工程、汽车工程、船舶工程、制热与制冷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工程等。9.计算机科学(C S ):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工程设计与开发,包括互联网技术及通信、计算机制图技术(包括人性化界面)、仿真/虚拟现实技术、计算科学(包括数据结构、加密技术、编码及信息理论)等。
10.动物学(Z O ):指对动物的研究,包括动物遗传学、鸟类学、鱼类学、爬虫学、昆虫学、动物生态学、古生物学、细胞生理学、生理节律学、畜牧学、细胞学、组织学、动物生理学、无脊椎动物神经生理学、无脊椎动物研究等。
11.植物学(B O ):指植物生命的研究,包括农业科学、农业经济学、园艺学、林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植物溶液培养、海藻等。
12.地球与空间科学(E S ):包括地质学、矿物学、地貌学、海洋学、气象学、气候学、天文学、洞穴学、地震学、地理学等。
13.行为与社会科学(S O ):指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人和动物行为与反应,人类社会中的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包括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考古学、教育学、动物行为学、人种学、语言学、城市问题等。
申报项目的七大要求
据介绍,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对申报项目和申报者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竞赛项目的申报者为现就读于中、小学校(包括中等师范学校、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技工学校)的学生。
2.每名学生在一届大赛上,只能申报一项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包括集体项目)。
3.申报者所申报的项目必须是从当年7月1日之前不超过两年时间完成的。
4.连续多年的研究项目,如曾经参加过以往的创新大赛,再次以同一选题申报参赛时,必须反映最新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
5.集体项目的申报者不得超过3人,并且必须是同一地区、同一学历段(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合作项目。
6.集体项目不能转为个人项目,新成员不能半途加入到一个集体项目中。每名成员都须全面参与项目,熟悉项目各方面的工作,最终研究成果应该反映出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7.每个集体项目应确定一名第一作者,其他为署名作者。在项目申报时,所有成员的信息资料均应在申报表中填列。
评审围绕”三自”、”三性”原则进行
另据介绍,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评审工作组要围绕“三自”原则和“三性”原则进行。
所谓“三自”原则是自己选题:选题必须由作者本人发现、提出、选择;自己设计和研究: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由作者本人构思、完成,主要论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自己制作和撰写:作者本人必须参与作品的制作,论文必须由作者本人撰写。
“三性”原则是指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科学性:包括选题与成果的科学技术意义、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和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科学理论的可靠性。先进性:包括新颖程度、先进程度、技术水平与难易程度。新颖程度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在申报日以前没有同样的成果公开发表过,没有公开使用过,该项研究课题及论文的选题有创意;先进程度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同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有显著的进步;课题研究及论文的研究结论所具有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水平。实用性: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可预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效果;课题研究及论文的影响范围、应用意义与推广前景。
同时,有关负责人提醒同学们,以下项目不能通过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申报:涉及食品、药品试制和饮食安全类的项目;参加过往届省级或基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项目;不是在距本届比赛举办时间两年之内完成的项目;与国家现行法律和法规有抵触的项目;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项目。
更多详情可拨打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创新科电话进行咨询:(0371)633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