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描绘伟大祖国时,我们习惯于骄傲地使用“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这样的字眼。中小学教科书上一直是这么写的,老师一直是这么教的,考试卷上也一直是这么填的。最近,在上海市政协召开的一次关于“节约型社会”的讨论会上,政协委员沈思却提出建议:将“地大物博”请出中小学课本,代之以“地大物不博”(新华社8月25日)。
政协委员的这一建议,马上获得了大家的支持,这说明我们其实早已经对“地大物博”式的虚荣感到了厌倦:“地大物博”除了让嘴皮子偶尔获得快感,我们并未从其中得到任何实惠利益;不仅如此,我们反而时常身受“地大物博”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