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谁该为网瘾问题买单 点击次数:8.39万

内容提要: 

内容:未成年人沉迷网吧,更大的责任在于其监护人、在于社会、在于教育制度本身的责任缺失。当我们在抨击网吧的时候,我们对于孩子的行为又给予了多少关注和引导呢?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还能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做些什么?
    
暑假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很多家长对于孩子上网成瘾的问题都非常焦虑。而记者在暗访或随文化部门到我市各网吧检查时,也常常被满满一屋子的孩子,眼睛直勾勾盯着电脑的场面所震惊:这些废寝忘食、全神贯注地沉溺于网络天地的小网虫们就这样在各类光怪离奇的网络游戏中磨蚀着自己的青春,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置身后的学业和长辈们那饱含泪水的眼睛而熟视无睹,不知归路呢?
   
 青少年网络成瘾何其多 
    
“平日里无精打彩,一上网就处于亢奋状态。每天告诫自己不要泡吧了,可一到傍晚,还是不由自主地走进网吧,一玩就玩到了凌晨,想停也停不下来。”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受网络毒害青少年”的倾诉。 目前国际上把上网成瘾称作是“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AD。其主要表现就是对网络操作时间失控,而且随着乐趣的增加,欲罢不能,难以自拔,正常的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虽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仍无法控制。 
    
记者了解到,截止到2004年7月,我国登记注册的网站已有62万家,上网人数达到9000多万,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2%,未成年人占17.3%,但至今未有全国范围的IAD统计数据。据美国心理学年会报告有关研究统计,上网人群中IAD的比例约为6%,,在未成年人中这个比例更是高达14%。按照这个标准,我国青少年上网成瘾的数量则至少在440万人以上。 
    
诱发青少年网瘾原因种种
    
部分专家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联网游戏、聊天室、即时通信等网上娱乐性内容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比几年前有明显增长,更容易吸引青少年的兴趣,这可能与网瘾问题增加有一定关系。青少年学生沉溺网络的原因还包括:网上行为没有监管或控制;逃避学习压力;与社会疏离等等。
    
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家、素质教育积极倡导者,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认为,当下造成孩子上网成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家庭中家长和孩子不能顺利沟通;目前学校只重分数的“应试教育”,使孩子进一步迷失理想,厌恶学习;大量低级媚俗、光怪陆离的文艺作品和电视节目。这些都使得孩子们更容易沉溺于那些怪异刺激、虚无缥缈的电脑网络游戏中难以自拔。陶宏开教授指出,“孩子一旦接触网络游戏和网聊,就非常容易着迷。” 
    
网瘾会给青少年带来很多危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造成人格异化。二是失学失业,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大多辍学,很多已经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也因此抛弃了工作。三是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四是造成视力下降、智商下降等症状,很多人甚至有脊柱弯曲、“键盘肘”等生理性病变。五是导致家庭破裂。采访中,一些人语气沉重地对记者说,网络成瘾带给一个家庭的打击往往是毁灭性的。在每一个网络成瘾孩子的背后,往往都有长辈们饱含泪水的眼睛。
    
网吧不应成为“替罪羊” 
    
网吧作为网络时代全新的传播平台,在这场 “网瘾”对未成年人教育的影响的探讨中,成了社会、教师、家长声讨的主要对象之一。 
    
“一旦沉迷于网吧,成年人尚且无法自拔,更何况是未成年人呢?所以,我希望这些违规网吧‘良心发现’,守法经营,讲点社会道德。”某教师如是说。 
    
“我儿子现在正读高中,原来成绩不错,但迷上网吧后一切就变了,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性情也变得特别糟糕,还学会了撒谎、欺骗父母,有点钱就往网吧跑,连我们都找不到。”某家长在“痛述”网吧时,泪水涟涟。 
    
笔者认为,将未成年人目前因上网所引发的某些问题的责任都归咎于网吧,实在是有失公允。因为网吧承载的是网络这种新的技术,这种技术对于任何人都是中性的,危害来源于不同的接触者自身,而网吧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营业场地。 
    
未成年人沉迷网吧更大的责任在于其监护人、在于社会、在于教育制度本身的责任缺失,当我们在抨击网吧的同时,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又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对于孩子的行为又给予了多少关注和引导呢?陶宏开教授在总结未成年人上网“成瘾”的原因时曾指出:“孩子上网成瘾,主要原因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家长的爱多表现在物质的慷慨,而忽视了精神、情感上的关爱。”所以说,未成年人因上网所引发的各种负面问题,责任不应该仅仅由网吧来承担。因为即使关闭所有的网吧也并不能保证孩子们就不会在家中上网玩网络游戏,浏览色情网页。正如市第十九中学党委副书记岂扬所说的:“网络是新时代、高科技的象征物,善用之则既可完善自身,又可造福社会,关键是使用者要有一颗理智而成熟的心。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加强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家长了解得最多。如果家长能够跟孩子进行很好地沟通,让孩子充分地利用互联网,使之成为一个学习和了解世界的工具和窗口,对未成年人来说应该是非常有好处的。” 
    
光靠“封杀”不行
    
在对网络问题进行大讨论的过程中,家长明显不赞成孩子过多上网,而未成年人却明确表示非常喜欢上网。面对沉溺网络而导致生活脱离正常轨道的孩子们,家长们或焦急或伤心或愤怒,想方设法地寻求着让孩子们远离网瘾的灵丹妙药。有的家长甚至大声呼吁社会相关部门应采取强制措施来遏制孩子无休止的上网。 
    
对此,市文化市场稽查支队队长何东春有自己的看法。他说,网瘾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青少年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综合治理、堵疏结合。自2004年开展网吧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副市长丁桂英亲任市网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多次主持召开公安、工商、文化等相关管理部门协调会议,研究部署深化网吧管理工作。市文化局党委也高度重视文化市场监管工作,抽调精兵强将,充实稽查队伍,配备稽查车辆,购置检测设备,并自筹资金建设网吧监控管理平台,采取技术监管措施,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强对网吧的监管,严管重罚违规经营业主,进一步规范网络市场经营秩序。自2003年年末起,他们还从社会各界聘请了50余名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共同参与文化市场的管理。   
    
何东春认为,让孩子戒除网瘾,光靠“封杀”是不行的。有些专家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还是可以借鉴的,比如让专家参与孩子活动,和他们讨论网络游戏,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网络。家长、学校和社会应共同担负起教育未成年人、矫正其心志的重任,让孩子们既接触了网络又不至于玩物丧志。他说,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也很有必要,建议共青团、教育、文明办等部门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同时可借鉴外省市的经验,学校现有的图书馆、微机室、电教室能否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对学生免费限时开放,能否在青少年宫或图书馆设立电子阅览室等。我市文化部门也要大力推进网吧行业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网吧场所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塑造文明、健康的网吧行业形象。通过开展绿色网吧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上档次、高水平的先进网吧,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自我管理和监督,努力实现行业自律。 
    
要对年轻一代有信心
    
据美国心理学会研究表明,大部分人会在上网的第一年成瘾,日后逐渐消退。我们不能因为有些青少年上网成瘾就否定网络,因为网络上有丰富的知识和资源,懂得利用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育都有好处。
    
“网络成瘾,宜疏不宜堵”,这是市第十九中学党委副书记岂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的观点。她说,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心理上的,我们不应该采用传统的严格控制方法,因为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网络并非罪恶之源,并不是每一个上网的青少年都会上网成瘾。对待青少年上网成瘾,最重要的不是如何齐心协力对付网络,而是家庭、社会、学校如何切实重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与大禹治水一样,青少年上网问题需要的是疏通而不是堵封,应当疏通青少年间的人际关系,在心理上加以指导。
    
青少年虽然已初步具备自身独立意识,但因为自我控制能力还未发展成熟,所以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帮助。其中,有关部门应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法律,加强网吧的常规性监管,积极使用技术措施屏蔽各种有害未成年人的信息,加强网络游戏出版审查和内容审查机制。而游戏开发商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不仅要把自身当做一个盈利实体,更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在开发产品时应控制游戏时间、考虑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游戏内容,使体现传统文化的、积极的、寓教于乐的游戏占据未成年人的娱乐主流。 
    
岂扬认为,父母与孩子沟通不当是网络上瘾的最主要原因,所以预防孩子网瘾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多关心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适当限制孩子上网玩游戏的时间。同时,对父母来说,首先要交孩子科学合理地应用网络资源,使之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动力。孩子一旦有了网瘾,就像得了病,需要治疗和关怀,不能弃之不管。另外,家长要学会赏识孩子,还要告诉他,失败不要紧,积累经验最重要。此外,学校应该加强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合理引导青春期孩子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同时加强教育,向孩子普及网络知识,不断培养孩子们对网络中有害信息的鉴别和防范能力,让孩子认清网络的作用,把网络当成一种工具而不是一种玩具。 
    
青少年正在成长时期,天真稚嫩,易受伤害,全社会都应注意保护他们,精心培育他们。家庭、学校和社会,以及网吧都有责任对青少年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和监督,让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走向未来,在网络这一广阔的天地里健康地遨游。让我们行动起来,抓住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这一重要环节,从每一个家庭、学校做起,从集中整治和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做起,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上环境和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