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全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现场会在郑州市召开 点击次数:7.99万

核心提示: 

今年是《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两周年,昨日,全国救助管理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现场会在郑州召开。会议上,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把郑州“类家庭”、“救助学校”、“全天候固定救助点”等评价为“郑州的一小步,全国的一大步”,表示将在全国推广“郑州模式”。 同时他还透露,我国将以立法形式解决社会流浪未成年人问题。 随后,李立国副部长还在刘新民副省长等省、市领导的陪同下对郑州市救助管理站、苗圃社区、经八路办事处等地进行了现场考察。 

镜头一:救助站流浪儿“乐不思蜀” 

昨天下午3点,李立国副部长一行首先来到了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在救助站的墙上有一张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儿童中心项目儿童情况一览表,里面贴着救助站里38名被救助儿童的简历。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流浪儿童大部分是因为父母离异、缺少家的温暖而离家出走的,也有个别是盲目外出游玩,迷失回家道路的。如果是离家出走的流浪儿童,救助站将让他们重新感受到家的温暖,而对于迷路、和家人怄气的儿童,救助站将及时和其家人取得联系,让孩子尽早回到父母的怀抱。 

10岁的安徽亳州流浪儿童蒋占营(化名),来救助站已经3天了,他是郑州市救助管理站流动救助车在街上“拾”的。原来,小占营的父母2年前离异,他跟母亲一起生活,可继父对他非打则骂,母亲也无能为力,小占营负气出走,一路流浪、乞讨就来到了郑州。 

几天来,小占营一直呆在救助站,当记者问他想不想家时,他小声说:“不想!”据救助站的心理医生付慧鹏介绍,独立,敏感,封闭,自我,多疑,固执,缺乏合作意识,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烈,这是刚到救助站的流浪孩子的共同点,他们大多不爱与人交流,心理上封闭,不愿回家,经过与他们进行交流,进行心理上的开导,让他们在这里重新感受到家的温暖。 

    镜头二:类家庭 

    “他们叫我爸爸!” 

在苗圃社区1号类家庭里,32岁的一家之主路老师是五个孩子的“爸爸”。路“爸爸”看上去很腼腆,谈起孩子们是不是都叫他爸爸,路“爸爸”笑着说,一般在家里都叫爸爸,不过有时也叫路老师。记者问他“你最高兴孩子叫你爸爸还是老师?习惯不习惯呢?”路“爸爸”说:“我更愿意他们称我为老师,因为叫‘爸爸’,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一些了。刚开始很不习惯,过了半个月以后才好多了。我的小孩8岁了,有时星期天他也来这儿玩,刚开始听到其他孩子也叫我‘爸爸’,小家伙还‘吃醋’呢!” 

据介绍,类家庭是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项目,集寄养、看护、疏导、教育于一体,融入社区的、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童之家。类家庭里有两位辅导员,就是这个家的“爸爸”、“妈妈”,流浪儿童每个家庭不超过7人,目的是对于屡送屡返流浪少年儿童行为与思维方式的改变起到影响和干预作用,培养流浪少年儿童独立的生活能力,促使他们学会合作,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为今后重返家庭、融入主流社会作准备。 

目前,郑州市已建立“类家庭”5个,先后有72名流浪儿童在类家庭中生活。 

镜头三:火车站救助亭“谢谢啊,老李!” 

郑州火车站广场南头有一个流浪人员救助亭,虽然不是很大,却在全国知名度很高。昨天下午,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刚一走进救助亭,69岁的周口淮阳曹鑫老汉就在路人的指引下来到了救助亭。救助亭里的工作人员把曹老汉扶在凳子上,细心询问才知道,由于无儿无女、惟一的侄子又不养活自己,曹老汉只好到处流浪、乞讨为生,昨天又突然下雨,又冷又饿的曹老汉眼下最大的希望是有口吃的。 

李立国副部长把面包和开水递到他手中,并亲切地和他交谈。正在这时,山东的蔡焕江(音)蔡大爷背着铺盖也来到了救助亭。拿着李立国副部长递过来的面包,工作人员告诉蔡大爷:“这是李部长!”蔡大爷高兴地连声说:“谢谢啊,老李!”李部长也欣然接受了这一称号,他拉着蔡大爷的手说:“有什么困难,告诉我老李啊!” 

郑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长王万民告诉记者,郑州市救助管理站离市区较远,为了方便流浪乞讨人员受助,经过多次协调,救助站筹资20多万元,在寸土寸金的郑州火车站广场,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救助亭。救助亭备有面包、饼干、饮用水等,救助站派出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值班,接待求助人员,车站广场救助亭平均每天接待人员30多名。 

将立法保护流浪儿童 

“我国将以立法形式解决社会流浪未成年人问题!”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告诉记者,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未成年人流落街头,身陷窘境,无力自救,是最需要帮助的群体。郑州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在执行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流浪儿童合作项目中,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多功能救助流浪儿童的新模式,形成了具有郑州特色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郑州模式”,在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中具有典型意义。 

谈到全国下一步城市救助和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将会有何新举措时,李立国副部长指出,今后,民政部将推进各地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健康发展,同时要求流浪少年儿童中心要采取各种办法,对年龄较大的流浪儿童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培养自食其力、自谋职业的能力。下一步,我国还将出台专门的政策法规,以立法形式解决社会流浪未成年人问题。让这些过早尝尽人间冷暖的孩子们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感受到社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