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民办教育尚处于高考复习班、驾驶员培训班的“婴儿”时期,人们对其还抱认可的态度。但当发展成为有一定规模的小学、中学、大学,并开始享受与公办教育“同等待遇”时,有人便难以接受了。
这些人难以接受的是,民办学校只是公办教育的“补充”,是一些人用来赚钱的“自家小铺”,而且只有短短20多年历史,怎能登大雅之堂?
正是种种“难以接受”存在,民办教育在近年发展中才遇到了各种困难。《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享有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权利,但在不少地方却得不到落实,有的地方甚至横加阻拦,很是令人费解和不安。
出现这些现象,根子就在于没有用发展的心态看待民办教育,没有认识到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腾飞的“两翼”。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阶段,急需大批人才,而公办教育因受条件限制,还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求。
民办教育正是顺应这一需求成长起来的。民办教育扩大了我国教育总量,培养了适应市场经济急需的人才,如此好事,为何有人要横加阻挡呢?有人认为办民办教育就是为了赚钱,但不少民办学校发展的轨迹并非如此。学校收费已基本用于扩大教学规模,完善校园设施建设。何况民办教育投资者大多是先在其它行业赚了钱再来办教育,如果纯粹为了赚钱,他们会选择其它投资回报更高的产业。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民办教育,充分认识和尊重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和权力,大力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形成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双轮驱动的格局,已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