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改变命运,这是近日在深圳进行的教育部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教育与培训现场会与会者共同的感受。当然,与会者中的一部分人也是这种感受的创造者,作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分管职业、成人教育工作的负责人,或是在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上成绩突出的地方、企事业和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的代表,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
验,让人们看到在为农民工打开受教育的一片天地后,学习怎样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成就了他们的人生。
安子现在是一名民营企业家,但她20年前初到深圳时只是一名打工妹,深圳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与培训造就了她,她坚持边工作,边学习,先是以一本在打工人员中造成轰动的《青春驿站》成为打工作家,之后以“安子对话”成为一名主持人,现在又开办了4家企业。安子身上折射的是深圳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成果。在深圳,一个最响亮的口号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在这个共同目标下,该市教育、劳动、工会、财政、科技等有关部门打破部门界限,协同配合,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和推进方案。
记者在深圳宝安区采访时感受到了该市在这项工作上的力度,宝安区通过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为进城务工人员搭建了文化教育、职业技能和学历教育三个平台,并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其中区一级负责统筹规划全区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街道一级负责具体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是这一工作的主战场,社区一级的培训机构分散到各个社区、企业、一些成人技术学校的分校,其作用虽是拾遗补缺,但却将培训的触角延伸到进城务工人员有需求的每一个地方。而且,教育和培训不只限于技能,记者在深圳宝安区采访时拿到一套两册的《学习生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