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小学阶段的各种学科类竞赛,一律都要停止举行。昨天,市教委发布文件,叫停小学学科类竞赛包括数学、英语、语文等科目的比赛。有关人士解释,叫停的原因是:现在,小学学科竞赛仍然以奥数竞赛为主,与此同时,一些改头换面的“奥数”禁而不止,违背了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
现状调查:小学奥数禁而不止
“暑假期间,自己要做102套数学试卷,平均每天要做两套试卷。”陈同学是本市一所民办学校的学生,他无奈地说道,去年,学校为了培养“奥数尖子生”参加有关竞赛,将自己所在的“奥数班”改成“趣味数学班”。为加强暑假期间的训练,放假前,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了102套数学试卷,让学生每天练习。
近日,市中心的一家培训机构正在散发9月开学的“趣味数学秋季班招生简章”,在“趣味数学”课程推介中赫然写道:“完全可以相信,本课程在奥林匹克数学教练的主持下,在优秀奥数教师的辛勤工作下,学生们能够在市、区各类奥数班招生测试中脱颖而出。”简章背面还详细列出,该培训机构的3个教学点,秋季共将开设20个“趣味数学”班。师资从哪来?回答:全聘请某中心小学的资深老师。
去年3月,市教委曾严令禁止学校以“奥数”为名义举办补习班。然而,有需求就有市场,现在,各种改头换面的“奥数趣味班”、“奥数夏令营”又变戏法般冒了出来。即使是花费不菲,用心良苦的家长们也义无反顾:“数学成绩不好”、“要拿高分就要补难题”、“不补能行吗?中考、高考时,差一分孩子的前途命运就差上十万八千里,苦一时不能苦一世呀!”
此外,小学升初中不能进行系统选拔考试了,一些民办学校招生时,就通过学生获得的证书来筛选孩子,这也成为本市部分家长和学生热衷于参加各种学科竞赛的原因之一。
各方观点:
学生:给自己“松了绑”
一听“小学的学科竞赛”叫停了,很多学生显得异常兴奋。徐汇区某中心小学的一位张学生开心地说道,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就让自己上奥数班,参加各种作文比赛,就是为了多拿几个证书,为将来选择一所好的初中积攒“砝码”。如果取消这些比赛,以后的周末,我就可以好好休息了,不用再四处赶补习班了。
听到这一消息后,许多初中和高中学生也认为很好。向明中学柳成荫说:自己也曾上了培训班,参加过几次比赛。现在,一些家长根本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盲目地让孩子参加各种竞赛班,就是为了获奖,用一种“功利心”去对付学习,给孩子也留下不好的印象。
家长:没证书怎能进名校
阳阳是小学三年级升四年级的学生,这个暑假,他已经跟着妈妈上了10次奥数班。听说要取消小学竞赛,阳阳妈妈松了一口气:说实在的,我们也不想逼孩子去上课。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就要学方程式,真是累坏孩子了!但是,他们班上30个学生,10多个学生都在学奥数,你说我怎么办?现在一些好的民办初中,报名都要看获奖证书,看奥数成绩。要上好学校,就要学奥数。
采访中,很多家长表示了一样的担忧和顾虑:以前有各种竞赛,让孩子考几张证书在手,家长心里都比较有底。今后,没证书,想进好初中,更困难了。
校长:竞赛恐怕难以杜绝
本市全面取消小学阶段的学科比赛,不少小学校长、老师认为很好,但也有担忧:此规定治标不治本,在择校现象存在的情况下,学科类竞赛恐怕难以杜绝。一所小学校长说,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讲,学校非常支持小学阶段不得举办学科类竞赛的规定,毕竟学生过早涉足竞赛会造成偏科,不利于综合素质发展。
但客观地说,学科类竞赛对学生和家长又有很大的诱惑力,虽然教育部门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升学不得和竞赛成绩挂钩,但现实操作中,竞赛成绩往往成为升学的重要砝码。只要这种现象存在一天,学生和家长对各种竞赛的追逐就不会消失。
上海市教委表示:鼓励学生参加科普活动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那些能够启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科普活动,如航空模型、机器人制作等,我们还是非常支持的。
“从现在开始,不经批准举办大规模的竞赛活动是违规的做法,这包括个别中学为选拔学生,自己组织的冠以各种杯名的数学竞赛。”市教委有关负责人指出,“今后,各中小学也不能随意租借校舍,为违规活动提供方便。”
市教委发布的文件规定:今后,市级学科类、德育类等各类全市中小学生竞赛活动,统一由市竞赛管理委员会管理。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动员学生参加未经市教育部门批准的竞赛;任何区县或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未经批准的竞赛的行为,应立即停止。此外,外省市在上海举办的各类竞赛活动,须向市竞赛管理委员会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