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学校何时开学 住校生暑假遭遇亲情隔膜困扰 点击次数:8.3万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工作繁忙的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寄宿学校。40多年前为了方便军队子女而设立的寄宿模式,如今在大中城市渐趋普遍,不少孩子小小年纪就拖着行李箱加入了住校大军。据最新调查显示,浙江省中小学中开展寄宿制教育的有百余所学校。

母女双双期盼开学
  
跟记者同一幢楼的小丽是一个住校生,平时每周回家一次,或周末偶尔住在老师和同学家里,隔两三周回家一次。小丽的父母在杭州丝绸城经营小铺子,起早抹黑,也顾不上女儿,所以小丽早已习惯了离家的日子。
  
暑假,学校大门一锁,小丽回到了家里。刚开始,她还有几分新鲜,看电视、做作业、上网聊天……可是后来她越来越觉得没劲,想着同学,想着学校,与老师同学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在电梯里见面,记者几次听小丽喃喃自语:“还有几天开学?”旁人羡慕道:“放暑假多好啊,可以玩!”小丽却不耐烦地说:“好什么好,像关禁闭似的!”
  
记者与小丽母亲聊及此事,她说,不光小丽回家感到陌生,他们对女儿回到身边也不习惯,家里多出一个人晃进晃出,好像来了一个客人,每天要安排她的起居,还要挤时间和她“沟通”,有点烦。说实话,她和小丽爸也盼望着早点开学,让女儿回校。
  
初恋像磁石吸引着少年
  
无独有偶,记者上班路上的一所中学也有住校生。每周五下午是住校生集体回家的日子,大白天的在车站,经常看到成双成对小情侣模样的初中学生,男的很绅士地帮女生拉着小行李箱;女生则乖巧地依偎着男生,满脸都是幸福。
  
有时候你从他们身边路过,甚至能听到他们毫无顾忌地开着“优生优育”的玩笑。十三四岁的孩子已经熟练地把“安全生产,提高下一代质量”等含义丰富的词语挂在嘴边。这些孩子习惯了朝夕相处,放学后在校园里打打闹闹是他们最开心和放松的时刻,周末才分手两天,就能看出他们的依依不舍。
  
每周回家一次代沟加深
  
让孩子住校到底好不好,有关争议在教育界一直存在。我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住校生离开家庭独立生活,学习压力大、竞争性强,容易导致抑郁、焦虑等不健康心理因素。他们中心理异常的人数明显高于走读生。
  
老师分析说,住校生每周回家一次,与父母的沟通十分有限,一旦群体中出现早恋、厌学、小团体等现象,就极易受到影响。
  
男生小力说:“我怕周末回家,本来学习压力就够大的,每次回去,父母除了塞给我好吃的,就是没完没了地问‘学习怎么样’,真是添堵、心烦!”
  
男生小盛说:“我爸因为生意忙应酬多,一个学期才接我回家一次,他的事业的确很成功,但我和老爸没有共同语言。”
  
朱老师介绍说,不少学生反映,他们难得回家,家长就把他们当作客人,买好吃的,穿漂亮的,但心理沟通却很少,他们有话也不愿对家长说,宁可对电脑说。
  
五天受教抵不过两天放养
  
记者也碰到一些后悔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的家长,刘超就是其中一位。孩子住校两年多后,刘超发觉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成绩一样,并没有明显提高,反倒是特别爱面子讲虚荣。儿子同学中不少是家里买了车的,刘超陪儿子骑自行车离校门还很远,儿子就嚷着要下车,宁愿走路也不愿被同学看到他是骑自行车来的。刘超下决心将孩子转为走读。
  
杨全新先生也说:“女儿的住校经历可以概括为‘二大于五’,在学校的5天她能按时作息,可是周末一回家这种好习惯就没了,蒙头一睡就到中午。刚开始住校的时候,老师的‘家校联系卡’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写得很具体,比如说孩子这周的英语口语不错,但单词记得不够熟练,家长回家要多督促孩子背诵单词之类的。时间长了,可能是老师对孩子太熟悉了,反而写不出新东西了,都是流于吃饭怎么样、睡觉怎么样的套话。孩子在校到底表现如何,家长也了解不到太多的细节。”
  
让“玫瑰”悄悄收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寄宿制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住校制度本身无所谓利弊之争,关键在于学校、家长、孩子三方加强沟通。
  
她说,实践证明,学校多组织活动把德育培养贯穿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是加强对住校生心理引导的有效办法。现在的孩子个性和自我表现意识增强,如果一味说教,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在这位老师办公室的铁柜里,保存着一个玻璃罐,里面盛满了粉红色的纸鹤。纸鹤上静静躺着一张纸条。这是一个女生向男生表白心迹的“信物”。该老师帮这个男孩保管玻璃罐已经一年多了,连盖子都没打开过,更没有看过那张纸条的内容。她提醒自己,要克制好奇心,保护孩子的隐私,这是获得他们信任的关键。
  
在谈到住校生是否更容易成为早恋的“高发群”时,该老师承认,住校生的确容易擦出火花,但老师也有约束他们的办法。比如在教室里轮换学生的座位、定期轮换学生干部等,避免男女同学在长期搭档中产生感情而影响学习。其实青春期的好感往往是朦胧而短暂的,如果老师经常用丰富的活动和变换的外环境巧妙加以引导,学生心中开放的“玫瑰”就会悄悄地自然收拢。
  
三方沟通最重要
  
宋城华美学校的朱老师认为,家长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职责很大程度上转移到校方,家长的确是轻松了许多。但是华美学校的住校生好几周才回家一次,与父母的沟通有限,所以学校、家长、孩子三方加强交流十分重要。
  
家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要尽量抽出时间,向任课老师和生活老师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孩子回家的时候,也不要只顾着给他吃好穿好,要淡化家长的权威意识,听听孩子内心的快乐和烦恼。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及品德培养是无法替代的。独生子女外表个性早熟,内心却常感到孤独和渴望帮助。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情绪或心理上的微妙起伏,应及时疏导,不要说教式地训孩子,最好是给孩子列出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案,引导孩子选择正确的减压方法。
  
一些专家建议,寄宿制学校可多开设有关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的心理学讲座,多创设能让学生融入团队生活的情境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