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儿童频坠楼屡屡上演 皆因父母“爱无能”? 来自:广州日报 点击次数:4.99万

  9天前的凌晨4时,荔湾区一名7岁男孩从7楼阳台意外坠楼,当场身亡。男童父亲在鱼市做工,事发时男孩独自一人在家;

  去年7月,黄埔区一名8岁女孩在父母都上班时,独自留在家中照顾弟弟,到阳台收衣服时,不慎坠楼,身受重伤;

  2012年6月,3岁女童琪琪在外公出门买糖时,从4楼阳台摔下,头被卡在阳台花架上,幸得“托举哥”周冲相救……

  近年来此类孩子坠楼的悲剧,在广州屡屡上演。这只是些偶然事件吗?No!心理学家认为,事件背后其实潜藏的是父母的“爱无能”问题,而我们这个社会,无论教育层次高低,到处都可以发现这种“爱无能”父母的身影。

   “爱无能”会代代相传

  卢雪:心理咨询师

  如此众多的幼小生命过早凋谢或受伤害,我们不得不发现一个致命的共同关键点:他们被父母有意无意地忽略和漠视。作为旁观者我们本不忍心批评这些失去孩子的父母的失职,然而,事情真相是:父母爱无能。就算父母怀有良好的动机来爱孩子,他们的爱也明显捉襟见肘。

  “爱无能父母”把其他利益,比如经济利益看得比孩子的利益更重要。比如第一个案例中的吴先生完全有可能想到要背上孩子一起去档口。

  大多数父母认为经济上的富足将给孩子带来幸福和安全感。其实不然。在西方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中,同时出生的幼猴被分别置于装潢豪华大气宽敞的铁笼子和简单朴素的铁笼子。奢华笼子里的幼猴得到精美的食物和闪亮的玩具,但饲养员不与之进行交流,简单铁笼子饲养员会安排猴妈妈和小猴同住。几个月后,奢华笼子的小猴经常感冒生病拉肚子,目光呆滞。而和猴妈妈同住的小猴发育正常,反应敏捷。

  如果父母本身就是情感贫乏或者强烈自恋专注者,他们无法为儿女提供无条件的爱和情感支持,会有意无意地成为“心不在焉”自恋型父母。《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将“自恋”描述为一种人格障碍,每个普通人都有自恋倾向,但跨越平均值的“自恋”将给社会、家庭带来一系列隐形的破坏和伤害。

  父母本身没有从他们的父母或者祖辈那里获得安全的哺育和继承有同理心的爱,成长过程遭受过祖辈们忽视和虐待,他们的下一代也无从习得爱的行为和理念。

  爱的情感缺失作为孩子的情感遗产代代相传,漠视自我生命及他人生命,成年后形成反社会人格气质。“爱无能”家庭的儿童侥幸成活下来,也无时无刻不活在焦虑和悲愤中,逐步形成焦虑抑郁型人格气质。像最近昆明男子驾驶一辆越野车冲撞路人,公交车爆炸等负面恶劣事件中都有此类人的影子。

   拯救“爱无能”需社会参与

  李建学:婚姻心理治疗师

  面对太多孩子的噩耗,我们不由得要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究竟怎么了?

  生命是一种传承,我们传承着父母的观念、言行,不自觉地强迫性重复着父母的家庭模式。如果父母爱无能,教养方式粗暴、冷漠、控制,孩子必然缺乏自信,潜意识中又以粗暴、冷漠、控制的方式对抗自己的自卑,变得爱无能。爱无能的父母通常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在社会中人际关系紧张或淡漠,家庭中夫妻关系疏远或纠缠,对父母充满不满和愤怒。爱无能的父母往往忽视孩子对爱的需求,压制孩子的个性发展。例如将追求物质生活放在首位,使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和照顾;过度担心、控制孩子;将工作压力、紧张的人际冲突带回家庭,或者将夫妻矛盾迁怒到孩子身上……

  爱无能的父母并非他们不爱孩子,而是不知道如何去爱。爱无能的人若要提升爱的能力,只有提高自己觉察和理解的能力,明白痛苦源于他人或自己的爱而不能,放下被父母忽略所带来的一切情绪,与父母真正和解。让内心充盈爱,才不会无度地向外索求爱,才有能力去爱己爱人。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物质上的拥有并非成长的关键,丰盛的爱才能让生命变得鲜活:父母一个爱抚的动作,一串愉悦的笑声,种种发自内心的关爱,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宝贵的礼物。而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可以重新获取爱的能力。

  不可否认,当今养儿防老的观念在中国仍然根深蒂固,很多父母只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只看到了自己的期望而看不到孩子真实的需求,也造就了我国特有的大量留守儿童现象。若想拯救两代人的“爱无能”,政府部门不妨参照国外先进做法,从体制、立法等方面鼓励、保障母亲在孩子三岁前尽量多地陪伴、十二岁前不能单独留在家中,从而使孩子的安全感、人格发展得到全面呵护,消除家庭乃至社会的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