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同学欣赏“晒”出来的作业
浙江在线·教育新闻网 当个小组长,负责收作业,是不少80后、90后上小学时的共同回忆。而当这些80后、90后成为了老师,也许他们不会想到,现在的作业,也可以不用收,而是改为“晒”了。
这个学期末,杭州翠苑一小的老师们就不用检查整摞的作业本,而是让同学们把作业“晒”出来,展示优秀作业。
据学校老师介绍,创建以“展示与分享”为核心的作业文化,一直是翠苑一小全体教师的追求。当做作业和批作业成为一种“展示与分享”的人文活动时,作业将会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这样的忙碌,多了一份轻松,也让学生多了一种对待作业的兴致和分享与交流的途径。
在孩子们的作业中:有一年级小朋友刚学会写的简单楷体字;有二年级语文作业的“重头”抄写本;有三年级刚刚开始学写的小短文;还有四—六年级的自认为最优秀的习作作品。这一“晒”,不但晒出了教师个性化的作业布置、指导和评价,也“晒”出了学生的水平,晒出了“学生”的风格。
这一“晒”,使得翠苑一小的走廊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从一年级简单的“大小多少”到五六年级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从稚嫩而端正的书写字迹到遒劲有力的成熟笔锋,各个年级的作业呈现出不同的年段特点和不同的作业特色。课间,孩子们来回欣赏,阅读着其他班同学的作业,一边看一边学,在这样的互相欣赏的氛围中不断学习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