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在线·教育新闻网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在浙江省教育厅听到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浙江学生身材好了,超重的胖墩和营养不良的“豆芽菜”越来越少。坏消息是,浙江学生的力量不够,做引体向上特别费劲。
这两个消息的出处,是新出炉的2013学年浙江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
数据显示,大一新生在体重指数(BMI)项目上得分较高,即正常体重人数比例较高,平均分为94.99,可见浙江学生的好身材。同时,速度(50米跑)、柔韧(坐位体前屈)、爆发力(立定跳远)和耐力素质(1000/800米跑)等项目测试成绩较好,合格率普遍在80%以上。但在力量素质项目上,大一新生得分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引体向上(男)和仰卧起坐(女)两个项目,合格率仅50.23%,引体向上尤其费劲,可见学生力量不够。
良好率优秀率下降
与新修订标准有关
据了解,这是浙江省教育厅自2010年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通报制度以来,连续第五年向社会通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也是现行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2014年重新修订并发布实施后,浙江首次向社会公布高校新生的体质健康监测结果。
在全省2013学年(2013年9月开学到2014年6月)的17万大一新生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平均分为68.82分,合格率为86.77%,良好率为10.23%,优秀率为0.33%。
和前几年相比,良好率和优秀率下降比较明显。“总体而言,高校新生体测总成绩平均分和合格率的情况呈现近几年大致相似的特点。良好率和优秀率下降的原因,主要因为是这次采用了2014年的新体测标准。”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与指导中心专家王玉秀分析。
2014年的新标准取消了选测项目,所有学校的测试项目都一样,测试指标和评价等级也与之前有所不同,对良好率和优秀率都有较大影响。比如,根据身高、体重得出的体重指数(BMI),取代了原先身高、体重的独立数据;又比如,为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新标准还提高良好的等级要求,从原来75~89分上升到80~89分,提高了足足5分。
杭嘉衢学生排前三位
滨江区在全省区县排名第一
浙江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李建章认为,本次数据来源于全省17万浙江籍大一新生,能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全省各地、各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其实,这也是在提醒各地的高中学校要重视学生体育锻炼,今后要加强对学生力量素质等薄弱项目的锻炼。”他告诉钱报记者。对比前几年的体质健康榜单,各地市总成绩平均分、合格率排名和往年相仿,杭州、衢州再度进入前三甲,温州市再度垫底。
结果显示,浙江11个地市中,杭州、衢州、嘉兴生源体测的合格率分列前三位,宁波、台州、温州则位列后三位。
从县(市、区)层面看,杭州市的滨江区,则领跑浙江所有各县(市、区),排名第一。倒数第一的是温州经济开发区。甬台温和前几年一样,又排在最后。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从第一次公布监测数据后,这些地区倒不是不重视,像台州近年已经开始改善体育器材和教师配备,也加强了学生体育锻炼。今年又落在后面,说明提高身体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另外也可能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确实有些方面还要改进。
总分和及格率前10名
全是重点中学
与此同时,记者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本次体质监测无论是总分排名前十,还是体质及格率排名前十,上榜的学校几乎清一色是重点中学。杭高体育教研组组长竺晓华分析,进入名校的学生经过中考选拔,通常都是心智发展成熟的孩子,经过学校体育老师的科学引导,合理教学更容易提高。
此次监测,是浙江第一次以生源地为单位,对全省各县(市、区)进行了统计,并按照普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分类,对706所生源高中学校的数据进行了汇总统计和对比分析。
在各生源地高中中,从杭州高级中学、衢州二中、杭州学军中学毕业的大学生,体质状况最好;而从定海区金塘中学、诸暨市越兴中学、永嘉县楠江中学毕业的大学生,体质状况排名垫底。
李建章还向记者透露,今年浙江将对学校的体育工作开展一系列的激励措施,确保学校开起、开足体育课,确保校园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争取做到每个学生在体育、艺术上的“2+1”,即每个学生学会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此外,体质健康抽测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到全省所有高职高专院校。
“力量偏弱的浙江学生要加油了。”李建章还透露,2017年浙江还将承办全国学生运动会。预计届时参加的运动员和裁判员总人数将超1万人。浙江承办此次运动会,也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校的体育工作,让更多的学生重视体育锻炼。
身材标准了,为啥力气却变小了
浙江学生身材变好,其实不难理解。随着地区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等客观原因,营养不良的“豆芽菜”肯定越来越少。而且近年学校越来越重视体质健康,不少中小学的体育老师都会给小胖墩“开小灶”。学生的体重指数自然会越来越标准。
但令人不解的是,为啥浙江学生身材变好了,力量会跟不上?
昨日,钱江晚报记者专门找杭州高级中学体育教研组长竺晓华要答案,因为这次抽测杭高拿了第一——在杭高毕业的大一新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反映的是他们在高中阶段的锻炼成果。
从1988年到杭高任教,竺老师给高中生上了20多年体育课,见证了体育课的变迁,也留意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变化。“说实话,因为天天都面对学生,他们一些细微的身材体态变化,我们体育老师敏感度不高。不过浙江学生力量偏弱这件事,大家有点误会。”竺老师解释说,“人的力量素质,要全面衡量身体各肌群协调用力,而引体向上只用到一部分肌群,这个项目得分不高,不能简单判断力量素质不行。”
高中男生做引体向上特费劲,竺老师早就留意到了。即便是在拿了全省第一的杭高,现在也有不少高一、高二男生,一看到单杠就凑眉苦脸。
“这里头是有历史原因的。”竺老师说。最早的国家学生体育锻炼标准,里面有引体向上这个项目,但后来被拿掉了,直到去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重新修订后,引体向上才正式回归。换句话说,浙江学生不练引体向上已经很久了。
而竺老师以体育老师的眼光看,引体向上这个项目指向性很强,要做好必须经过专门的锻炼。最佳的锻炼窗口期在初中,因为这个年纪的男生在长个子,体重没上来,手臂等力量容易练上去,到高中再加强一下,就能拿高分。相反的,现在的高中生在初中阶段都没练过,等于是零起点,而且十五六岁的男生肌纤维生长达到高峰,开始横向发展,练起来就困难了。
不过竺老师信心满满,这种情况过两年就会改善,尤其是在杭州。一是因为从去年起引体向上成为杭州初中生的体育必考项目,很多男生会从初中就开始练;二是因为杭城高中历来就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学校体育课和各种体育活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还是蛮大的。据说,拿了第一的杭高,每节体育课都能看到两样东西,学生的笑容和汗水。“这就说明锻炼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