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教育工作者要不忘初心 点击次数:6.25万

□陈泱谷

教育是立国立人之事业,教育的今天就是民族的明天。教育工作者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到“不忘初心”,就要回归教学的原点,找寻初始的梦想,探索本真的淳朴,奋力实现“培养人,培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回眸中国现代教育走过的一个多世纪,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聚毕生精力于教育,为民族伟大复兴接力图强。一百年后的今天,在“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成为现实后,更应该努力办有质量、更公平的教育,在服务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中体现使命和担当。

不忘初心,就要切实传承精华。弦歌不辍,筚路蓝缕,开启山林,传承文化精华,我们才能更好地站在历史肩膀上,做好现代人。近些年,“国学热”一浪高过一浪,引发深思。一方面,国学教育勃兴,迎合民众希望藉此重振业已荒芜颓废的精神家园,重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铁肩道义,运用儒家思想来“御西方歪风于国门之外”;另一方面,在利益驱使下,一些国学教育举办者不懂国学、不知国学,眼里只有利来利往,唯利是图。精神物质化,成为国学教育世俗、功利、媚俗的重要推手。不忘初心,就要牢记中华文化不可断层,民族精神不可萎靡,从骨子里不忘担当、忠孝、廉耻等品质。这就启示我们,学校教育既要传承精华更要创造新知,既要滋养文明更要践行诚信,教育应该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品质,努力围绕“培养人”去设计和实施每一个教学活动。

不忘初心,就要始终爱国报国。我国现代教育发轫之始,旗帜上就标识了“爱国、牺牲、奉献”的鲜明特质。爱国是现代教育的一条主线。民无所教,寡廉鲜耻,国将不国。当下,市场比任何时候都更亲昵教育。市场化、产业化带来教育的职能异化,导致爱国精神教育日益淡化,一些年轻人视个人得失高于一切,在事关国家安危的大是大非判断中迷失方向、“暴力爱国”。知识无国界,但受教育者有国籍。我们要重拾爱国报国的内核,既注重知识教育更注重爱国教育,既学“世界史”更学“国别史”,既讲“是什么”更讲“为什么”,使祖国的未来既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更有强烈民族意识,真正成为合格的“中国人”。

不忘初心,就要着力革故创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一个时代的教育都烙上了特殊的印记,教育要适应国家的发展,回应人民的期盼,必须秉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全力推动教育改革与教育创新,全力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创新行为。没有一种教学方式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教育必须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望、闻、问、切,而后对症下药。必须铭记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生命,教育工作者应该“目中有人”。教育是“精准农业”而非“车间工业”,需要辛勤浇水、施肥、拔草、除虫……莫待花期先折枝,静待花开花自开。

不忘初心,就要培育工匠精神。无论是从国家发展大局还是教育自身改革大势,或者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职业教育目前都是“短板”,也难以引人注目。一些地方政府、老百姓乃至教育工作者谈高考、中考眉飞色舞,谈职业教育则“大音希声”,职业教育成了家长、学生无奈的选择。职业教育不发达,工匠精神不培育,人的发展就无法做到全面而自由,人力资源强国就无法真正建成。我们要按照“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要求,推动全社会更加关注以“学一技之长”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促进每一个孩子在自由选择学习过程中做到满足社会需求与实现个人价值的和谐统一,回归“人人发展,全面发展,各得其所,各展所长”的教育本真,让祖国大花园里的每一颗种子都能在“成长、成材、成功”的道路上开出灿烂花朵、结出丰硕果实。

(来源:丽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