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新高考对考生来说,既是幸运的,也是纠结的,幸运的是可以“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录其所愿”,纠结的是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选择,包括选考科目7选3、选择升学途径、填报专业志愿等,那么,现阶段如何把握好“三位一体”招生政策,给自己增加录取机会,给考生提几点建议:
一、把握机会,明确目标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作为浙江高招改革的亮点之一,切切实实给考生带来了实惠,是个值得珍惜的机会,从2011年2所省属高校招生260人首次试点,到2016年的54所省内外高校招生7800余人,不仅录取人数增加,招生院校也是涵盖了部属高水平大学、省属大学、学院、中外合作、民办高校、独立学院、警察学院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增加了一条进入大学的途径,而且对考生来讲,生源不须锁定,考得成绩好可以自主选择更高水平的院校,考得不理想仍然有“三位一体”入围院校录取机会,也就是说有可能低分冲刺理想院校,增加进入名校、重点高校的机会,降低落榜风险。
目前,省属42所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章程已发布,考生可以结合高校“三位一体”报名条件,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学考等第、素质特长、理想志愿等实际,选择2、3所适合的高校报名参加院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测试。如,浙江理工大学“三位一体”普通类的报考条件是学考折算成绩达120分(相当于5A5B),有学科竞赛、科技创新、语言文学、艺术等素质特长项或中学校长推荐的报考条件是学考折算成绩达100分(相当于2A8B),其中A等15分、B等9分、C等3分;美术类的报考条件是美术专业省统考合格。
规划时要尽可能充分了解目标专业和院校,结合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从职业生涯的角度,确定自己要报考的院校和专业。若暂时还确定不了要报考的专业或方向的,可以在自己学考成绩符合报考条件的院校中,重点考虑综合实力强、有宽松的校内转专业政策、有较好的升学机会和就业质量较高的院校。如浙江理工大学全国高校综合排名第116位,实施“零门槛”校内转专业政策,提供“类内专业自主选”的机会,有免试保研资格,设有百万资助留学基金,毕业生就业质量高、满意度高。
二、做好准备,凸显优势
确定好目标专业和院校后,要看清理想院校的报名条件和选拔要求,看清心仪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是否与自己的选考科目至少有一门匹配,再根据自身特点填好自己的报名材料并按要求报送,同时,也要着手做好笔试、面试的各项准备。因为“三位一体”综合测试是针对考生的学习潜质、科学思维、人文素养、心理素质和能力特长等的综合素质进行评测,一般不考高中知识点,主要看考生日常积累,所以这里所说的“准备”,更多的是参加测试的材料准备、心理准备,以及测试流程的了解和准备。
1、材料准备要充分。按招生院校要求填好网报各项内容,注意除了写清楚各类项目获奖外,不要遗漏自己探究式学习、志愿服务的经历和成果,以及其他可以展现考生个性特长的事项。
2、心理准备要放松。尽可能让自己放松心情面对,特别是面试环节,跟笔试不同,要有自信心,要心理上适应这种“多对一”或“一对一”的问答形式,按照院校综合测试内容要求,把知道的或理解的讲清楚就行,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关注角度不同而已。
3、测试准备要有针对性。一般院校综合测试有笔试或面试2种形式。笔试既可能是用作筛选确定面试人选,也可能是占整个测试成绩的一部分,偏向于测考生的知识储备,不需要准备,也没法临时突击。面试又分单个面试、群体面试以及情景模拟面试,如浙江理工大学的综合测试既有笔试又有面试,笔试是测考生知识储备,不涉及高中知识点;面试一般是8人一组,先是自我介绍和抽选问题回答的单个面试,然后是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群体面试,以便做好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潜质的多维度全面评价。
最后,要提醒考生的是:看清简章不草率,一稿多投不费事,冲刺保底两不误。1)准确解读高校招生简章,了解目标高校和所报专业。关注报考院校的招生简章,不要在不符合报考要求的情况下就去盲目报考;了解目标高校的校史、校情、知名校友等,了解申报专业的课程设置、今后的科研或就业方向等信息,初步建立院校和专业的认同感;同时,既然报考,就应重视,毕竟是高考机会,在不耽误学业情况下要用心准备,力求成功。2)关注时事热点。在面试中评述社会现象和时事热点的题目一般会占有一定的比重。3)可适当进行模拟面试体验。同学间可以组织进行模拟面试,体验一下找找考试的感觉,以便在真正考试时放松心情,通过掌握面试流程、技巧、方法,提高面试竞争力。
专业和学校同等重要,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祝愿考生考取理想高校、心仪专业,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