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湖州师范学院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全方位推进多领域改革,奋力开启学校新一轮的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学校当前呈现蓬勃向上的良好发展势头。
一、完善组织机制,明确改革方向和目标
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学校成立“湖州师范学院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学校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并设立七个专项小组,在干部制度、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科研管理与服务地方制度、人事制度、思想文化建设、资源与后勤管理制度方面进行改革。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启动《湖州师范学院章程》、《湖州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起草工作,成立起草小组,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二、实施大类招生,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为适应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学校今年打破师范与非师范专业界限,首次实行大类招生。此项改革共涉及学校9个专业类别,涵盖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汉语言文学(师范)等28个专业。优化培养方案,建立“全校通识课程+学科大类基础课程+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开放选修课程”的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完善师范和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制定《湖州师范学院本科生专业分流实施办法》,对按学科大类招生的学生采取 “1+3”模式,实行“厚基础,宽口径”培养。
三、引领市场需求,科研成果助推社会发展
学校积极应对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力度,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该校车磊博士继去年成功研制“病死害动物热解炭化炉”及动物热解炭化技术后,今年又成功设计和研发厨余垃圾终端设备,该设备通过分解转化,将厨余垃圾变身有机肥,真正实现“变废为宝”,该项科研成果被《浙江日报》人文版重点报道。
四、推动开放办学,实现与苏州大学的“联姻”
为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提升办学水平,学校积极探索联合办学新路径,努力寻求学校发展新动力。在刚刚召开的第六届长三角教育协作发展会议上,学校与苏州大学签订了为期5年的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等方面开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