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时评:依法治教教育工作者该做些什么? 来自:新浪网 点击次数:1.87万

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依法治国被历史性赋予重要位置。在教育领域,如何依法治教成为热议的话题。从宏观上看,通过“治权”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是必须要走的路径。而从微观上看,依法治教能否落实还要依靠教育工作者法治意识的觉醒。这也是依法治教最实际的问题。

  依法治教在中国并非平地起高楼。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法制建设以来,我国教育领域的法制建设工作就已经开始。以1980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为起点,30余年间中国教育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法律体系框架。但是正如教育研究专家劳凯声所说,教育领域的法制建设和中国其他许多领域的情况相似,虽有法律制度,但是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法律文化。

  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一些教育工作者依然停留在“德治观”和“人治观”的层面。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校领导习惯把善良愿望作为治理学校的指导思想,或者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使学校管理长期与法治不能贴近。在具体的工作中,当上级一有指示下边就风起云涌,忙个不停。然而,一阵风过,学校教育还是一如既往,没有改观。这种不依法治教为基础的管理方法,大大制约了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不少教师法律意识尚且淡薄。一些办学不规范的学校中,教师违法施教的行为时有发生。侵犯学生入学权、擅立名目收费、变相体罚学生,乃至近年来屡屡曝光的校园性侵案件等,这些都从侧面折射出教育工作者自身法律意识淡薄问题。

所以,依法治教的落实,不仅需要法律体系的完善,更要依赖于教育工作者自身观念的转变。即跳出传统观念的局限性,不以自身意志为出发点,依法办学教学。只有从内心尊重法律、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教育工作者才能把握住依法治教的底线,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

  此外,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公报中明确提及,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要依法治国,必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群体,履行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国家要培养具有法治精神的公民,学校教育是关键环节。在育人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一种自觉意识,主动将法治教育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当学校、学生或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敢于、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

  建立起与现代法治相适应的法律文化,形成实施教育法的良好文化氛围,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与每个个体息息相关。只有教育者本身理解法治,主动将法治精神落实贯彻到教育过程中,方能渐渐形成依法治教的文化基础,将依法治教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