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正小学的孩子身穿汉服上国学课
优质教育的内涵很丰富,包括办学质量、办学特色等多个层面。有足够多的精彩有趣的课程和活动,来让孩子充分选择,一定是优质教育的具象表现之一。
“教育优质品牌”是开发区创建教育现代化区的五大工程之一。这个工程,鼓励学校探索“一校一品、一师一格、一生一长”的特色教育品牌建设,为孩子们提供更平等、优质、多样的学习机会。
目前,开发区各学校都在积极开展特色创建活动,学正小学的国学特色教育就是其中一例,在这个校园,不管是校舍外观还是来来往往的学习,都能给人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
“我校的国学教育,其实和‘博学、正身’的校训是一脉相承的。我们想让孩子成为爱学习的、正直的人。”学正小学副校长徐春芬说。
国学教育,在趣味中感受传统文化
在学正小学,常常可以看到三五个身穿汉服的学生行走在校园里,或是一群孩子边走边吟诵古诗词。
这源于学正小学的国学特色教育。国学社团是学校开展国学教育的重要阵地。
正衣冠、朱砂开智、拜师开笔、诵读经典、击鼓明志、颁发证书……孩子们在国学社团的第一课,就是“开笔礼”。他们身穿汉服,手持毛笔,要跟着老师一撇一捺地大写“人”字。整套仪式,端庄又有趣。
平日,每班级有一周一次的读书课,学生在古香古色的蒙正国学馆里,听老师讲解佳节礼仪,学习渔翁对韵。
学正小学副校长徐春芬说,小学是根部教育工程,学校希望国学教育让孩子接触传统文化,沿袭“博学、正身”的校训,成为阳光、雅致、有文化气息的人。“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完善国学课程,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计不同层面的知识系统。”
国学长廊,非常受孩子们喜爱。这个长廊两边的墙上,挂着一个个仿古卷轴,卷轴上写着国学知识,也有以国学知识为背景的小游戏。长廊里放着明清家具,还有摆着国学书籍和脸谱、茶具的一个个古玩架。这些古玩架由各班级承包管理,上面的书籍等物是学生们从家里找来的。
“说实话,刚开始我们担心物件会损坏、遗失。但一年下来,东西一件没少、一件没坏。孩子们坐走廊边的椅子,动作很轻,小心翼翼。”徐校长感慨地说,“这就是一种环境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学会了欣赏。”
每年六月毕业季,学正小学毕业班学生会参加远足诵诗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排好队伍,迎风而行,每到一个目标地,学生们就大声吟诵诗词。
拳脚剑术,让孩子兴趣发展有多样选择
中式风格的国学长廊、古色古香的蒙正国学馆,隐约可听见的诗词诵读声……可以说,学正小学是一个充满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但就在这个校园里,跆拳道、击剑等现代体育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用徐校长的话来说,是让学生在沐浴国学经典、品味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具有兴趣发展的多样性。
据介绍,跆拳道社团、击剑社团都是学正小学重点打造的项目。目前,加入跆拳道社团的学生有六七十名,加入击剑社团的学生有三十多名。学校为这两个社团建设了规范的场馆,配备了专职辅导教师,还外聘专业教练来上课、培训。
“这些社团项目都很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学生代表学校去参加比赛时,家长们会自发组成拉拉队,为孩子们做后勤服务。”徐校长说。
就在七月中旬举办的浙江省少年击剑锦标赛上,学正小学击剑队获得女子花剑个人及团体冠军的好成绩,并收获三块铜牌。
一校一品,特色教育在开发区兴起
发扬国学教育特色,发展跆拳道、击剑项目,正是学正小学努力推动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积极探索特色教育品牌建设的具体实践。
在开发区,每一所学校正在往“一校一品牌”的目标努力着。
文海实验学校的体教结合特色,江湾小学的“半天学校、童年味道”模式……都是探索特色教育的阶段性成果。
记者了解到,开发区各所学校还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优势,积极打造强势体育项目,如下沙中学的射箭项目、文海实验学校的自行车队和足球项目、下沙一小的羽毛球项目。
学校特色创建行动,能推动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让学校教育真正面向每一个学生,为孩子们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