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下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有6所,数量在全省位列第一
日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下城区教育局开了一场研讨会
“小学里涉及到初中的内容,怎么讲?讲多深?”小学老师问。而初中老师也困惑:“小学课本里出现过的知识点,重新讲,学生不爱听;不讲,又怎么知道学生有没有真的掌握?”
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下城区教育局开了一场关于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衔接研究与实践的研讨会,会上,小学老师和初中老师们各自提出了疑问。
九年一贯制学校
下城区有6所
早在7年前,双方就签约成了全国首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5年约满后协议“升级”——重心就落在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衔接的研究与实践上。
为什么是下城区?因为目前区内九年一贯制学校就有6所,占全区初级中学数的一半,不仅是杭州城区中体量最高的,在全省都位列第一。
而放眼全国,去年全国九年一贯制学校增加1000多所,占初中教育的比例达27.1%,比单设初中学校的增长速度还快。但专家指出,部分九年一贯制学校只是两校简单合并,没有解决好小学和初中之间的衔接。所以眼下,优化比发展更重要。
九年一贯制,就是指小学和初中实施一体化的教育。“一体化”,不单单体现在学制模式上,还包括课程衔接、授课方式衔接、学校管理等方面。
课程如何衔接
是老师们最困惑的
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各学科的教研员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同在一所学校,但小学部和初中部的老师接触并不多,彼此也不了解。
有的小学老师认为,初小衔接就是在小学阶段提前上初中的知识,但困惑的是,“小学里涉及到初中的内容,怎么讲?讲多深?”而初中老师也困惑,“小学课本里出现过的知识点,重新讲,学生不爱听;不讲,又怎么知道学生有没有真的掌握?”
就拿语文来说,有的小学老师知道初中里文言文的比重占到三分之一,小学里涉及得却很少,那就拿几篇来讲吧,“但这样却可能引起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恐慌和抵触情绪。”下城区语文教研员周慧说,也有的小学老师希望学生早点了解中考的答题规范,但也可能因此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数学的课程差异就更大了,因为小学阶段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初中却换成了浙教版。
新高考下
加强与高中课改衔接
下城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也在尝试改变,景成实验学校就把五、六年级的老师和七、八年级的老师交换着上课,也有的学校把六年级老师和初中老师编在一个教研组,定期开展中小衔接研讨课。
除了课程衔接,九年一贯制还有利于加强孩子的成长连贯性。如小学的一些特色项目往往到了中学就无法延续下去,少数有特长的小学生离开小学,他们的特长也往往得不到继续发展。而九年一贯制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制周期长、具有连贯性的特点,去持续培养学生特长。这点,安吉路实验学校管弦乐队的成员,就从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田慧生说,除了课程的衔接,老师的授课方式的和学校的管理模式也都需要衔接。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则指出,在新高考的指挥棒下,九年一贯制学校除了要做好初小衔接,也要加强与高中课改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