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解释:
如果您有5项√,您应该加强学习了。
如果您有10项√,您必须警惕了。
如果您有20项√,您必须改变,否则将毁了孩子的前程。
测试题的意义:
1、当众批评孩子
“人前教子”的古训,其实是不对的,当众批评孩子,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极大的伤害,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强孩子对家长的逆反心理。这是教育孩子的最大忌讳
2、很少去表扬孩子
针对孩子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都要及时发现和表扬。好孩子是鼓励和赞扬出来的,绝不是指责和打骂出来的。所以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3、常以学习好的孩子为例,来批评自己的孩子
您以为这是激励孩子,这是树立榜样,其实这是很多家长都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您要是想给孩子树立榜样,一定要通过合理合情的方式才能达到。拿别人家孩子长处和您的孩子短处比有太多坏处,会对孩子的自信心造成一定的打击。就算是要比,也要多和自己比,和以前比,就是多纵比,少横比!
4、经常用自己年轻时的事情来教育孩子
与孩子讲您过去的失败经验,您主要的目的是想对孩子起警示作用,可是您别忘了孩子已经渐渐长大了,他有自己的主见和见解,而且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是需要体验的,且不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尊重孩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
5、总对孩子说,自己的付出全是为了他(她)
“您妈一天起早贪黑,您看,这不都是为了您吗?”很多母亲对孩子抱怨辛苦,认为这么努力,都是为了孩子。这种说法首先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其次,这也是大人的一种不负责任,是成人的虚荣心在作怪。如果没有孩子成人就不用辛苦了吗?没有必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孩子幼小的心灵是不能承受如此之重的。
6、把教育孩子希望寄托在学校和家教上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学校和家庭都有非常重要的责任。学校教育是家长所不能左右的,家长能做的只是从自身做起,尽量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身教胜于言传。有可能的话,给孩子请专业的家教老师,这是家长能控制的,也是有能力做好的,但是也不能完全依赖家教老师。
7、常依自己的标准给孩子定目标
您要让孩子实现的理想,到底是他的理想,还是您的理想?如果是您的理想,那么您知道他的理想吗?两者之间是否有错位,如果有错位,那么是谁应该先改变?或者说是谁应该适应谁?
8、把物质刺激当成激励孩子的重要方法
一味地把物质刺激当成激励孩子的重要方法,孩子会变得拜金主义的,只有在有利可图的时候才会去行动。只有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并行,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9、对孩子的困惑不闻不问,或不感兴趣
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迷茫,如果这个时候作为家长的没有对孩子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答和帮助,甚至是一点关注的神情都没有表现出来,那么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是必然的了。
10、对孩子的事,什么都想知道
我是你爸,我是你妈,你所有的事就应该告诉我。在家长这里,孩子自己有秘密是不应该的。结果,您的这种强迫就会使孩子认为,“我不想说的不和您说”,最后,“我和您撒谎”,撒谎是您逼出来的。
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开始渐渐成熟,作家长的应该把他们当作独立的个体看待,他们有自己的秘密,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想想我们那时不也是一样吗?您越看得严,他就会越反叛。
11、不愿意鼓励孩子或不会鼓励孩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家长及时的鼓励,那么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建立的就会比同龄的孩子相对慢些。不会鼓励孩子是作为家长的没有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这是作家长的失职也是失败。
12、经常斥责孩子的缺点
当孩子有缺点或者犯错误时,作父母的不要一味地去指责或训斥,而是要帮助孩子分析缺点在哪里,为什么会犯错误,这样的缺点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也可以直接告诉孩子,您这样做某事爸妈会非常不高兴的。对于不可改变的缺点,应帮助孩子接纳自我,可改变的缺点应协助他改正缺点。
13、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意见常常不统一
这说明丈夫和妻子在教育孩子中,有明显的原则不一致。妈妈心疼孩子,想让他多休息,爸爸财严格要求继续努力。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种分歧常常出现,后果是孩子不知道听谁的了,或者就算是听某一个人的,也会附加条件。
14、在孩子面前吵架
这是最不可取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孩子面前吵架,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甚至是恐惧感。家庭氛围的不和谐,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所以切忌在孩子面前吵架!
15、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
这将直接影响孩子对生活的管理。有了明确的生活目标,就容易养成积极的生活心态、良好的行为习惯。作父母的不只是要自己有目标,还要把这种目标不时地向自己的孩子传达。只有家庭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时,家庭才能和美,和谐。
16、您的情绪,跟着孩子的分数走
其实孩子的分数固然重要,可是孩子的心态更加重要。当孩子一次考试没考好时,他自己也会难过,这时作家长的如果再打击和指责,那么只会对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形成打击,不利于孩子的全面成长。每次考试以后,作家长的不应该是只关心孩子的分数,而应该更多的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是否快乐才是家长最应该关注的,而且一次考试的成绩是不能说明问题的。
17、认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就应努力学习
物质需求的满足与孩子努力学习没有必然联系。而且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也不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那样只会助长孩子的功利心,作父母的应该从长远考虑,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其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目标。并让孩子体会到为实现目的和目标而奋斗的整个过程都是快乐的。当然及时的物质奖励也是必要的,以强化其学习行为。
18、认为孩子能听懂您讲的道理,却故意不去做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是正常的心理状态,家长不必大惊小怪,而且家长也可以将计就计,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或者使用激将法,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那说明孩子正在成长,这是每一个人都必须经历的阶段,家长也要学会以一颗平常心去接受孩子的这种心理。而对于年龄相对比较小的儿童,他听不懂家长的大道理也是人之常情啊!
19、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有决定性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家长正确认识自己言行对孩子的影响,用行动为孩子作榜样。比如教育孩子要勇于战胜困难,那么家长在遇到生活中的困难时也应表现出冷静、果敢。
20、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自己的文化水平有必然的联系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能力帮助孩子,甚至认为自己小时候学习不好,孩子学习不好很正常;也有些家长认为自己文化水平较高,孩子的学习也会没有问题,不必过多关注。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合理的,不管自身文化水平高低,家长都可以帮助孩子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比如,当孩子遇到难题想放弃的时候,家长可以鼓励他克服一下焦虑情绪,再进行新的尝试,这样就会培养孩子知难而进的学习精神,从另一方面促进了孩子的学习。
21、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认为是处处关心孩子
您为孩子的付出非常伟大,但是不知您是否注意到,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其实是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成长的,这样周到的照顾可能会让孩子养成过度依赖,自我中心的个性,孩子终将要独立面对生活,何不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他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能力呢?
22、相信各种速成班
您很想提高孩子成绩的迫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希望孩子有一日千里的进步是违背学习规律的,在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家长应与孩子坐下来,共同探讨原因,在孩子自愿的情况下,参加适量的课外学习,并且能够及时鼓励孩子,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23、认为孩子学习必须有人看着是正常的
对于从小习惯于您陪伴的孩子来说,您的督促和陪伴,的确能够帮助他保持原有的学习习惯,但是您不可能永远陪着他学习,大学的学习也很重要,那时他失掉了您的陪伴该何去何从?岂不是麻烦更大?更重要的是,需要大人看着才学习的孩子是缺乏学习自主性和自律性的,学习成绩也不会太高,因此建议家长更重视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他的独立学习表现多加鼓励和赞赏。
24、教孩子要诚实,自己却在他人面前说谎
也许您觉得对孩子和对自己的要求可以有两个标准,尤其是说一些善意、无伤大雅的谎言是无所谓的。但是请您也要注意,对于缺乏是非判断,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行为标准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双重标准可能会让他觉得大人很虚伪,他也会对您说的其他话持怀疑态度,您的威信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下降了。
25、认为一味地表扬孩子会导致孩子骄傲
表扬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有了表扬,才能激发孩子身上更多的优点。孩子在受到表扬后,心情愉悦,认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以后,会想办法做得更好。只要家长不过分地夸大,孩子是不会骄傲的,而且,孩子吗?有时有点自大是正常的。
26、限制孩子玩,自己却经常出去玩
家长爱搓麻将,打扑克,而经常把孩子锁在小屋内:“看书,不许出去玩,不许看电视,不许……”以为您学您的,我玩我的,互不干涉,是一种万全之策。其实家长的这种做法只会激起孩子对游戏的羡慕,孩子会认为凭什么您可以玩,我就不可以。这样会引起他更强烈的欲望,及对家长的不满,所以家长有责任作好孩子的榜样。
27、当孩子不听话时常打骂孩子
我们总以听不听话来衡量孩子的好坏,并在不符合标准时恼怒,急躁,对孩子施以打骂,但家长忽略了孩子也有他自己的想法,而您是否考虑到了他的感受?这种粗暴的方式,一会损伤孩子的肉体,二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到头来,使孩子生活在自卑、恐惧中,严重的还会导致他的暴力倾向。
28、常在孩子面前评说别人长短
在处理周围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是向父母学习的,父母遇事欠理智,常评说别人长短……这一切都会像录像一样,录在孩子头脑里,潜移默化地在孩子的行为中体现出来。
29、认为孩子的缺点必须用批评才能改正
批评不是改正孩子缺点的法宝。不正确的批评适得其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于是没有了自信心、没有了热情,也会不自觉地失去责任感。孩子甚至会为避免遭到批评而撒谎。所以批评不是一种好方法,也决不是唯一的方法,家长应采取理解的态度,站在孩子的角度,帮他指出来,让他主动去反省自己,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批评。
30、常说:“你怎么这么笨?”
孩子没有自信就是在我们家长的这种否定的评价中失去的。我们不经意间说的一句话,有可能成为孩子一生的羁绊,不经意间说的一句评价,有可能成为他多年揭不去的错误“标签”。您老是说孩子笨,本来不笨的孩子,在您多次强调以后,就变成了现实,孩子真的笨了。所以,作家长的一定要记住,不该说的一定不能乱说。
31、常在生气时斥责孩子:“你啥也不是!”
这句话,往往是家长在一时气起时,不顾一切地发泄出来的,您可能是一时的失望或生气,其实心里并不真是这么想的,可这对孩子却是一个真实的心理暗示,连他最亲的父母都否定他,那他对自我的评价也肯定降低了,从而有可能导致他产生一种不思进取、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反正家长您都认为我啥也不是了,那我就啥也不是了。
32、您认为学习是痛苦的
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都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如果您自己都认为学习是痛苦的,一看到书本就头疼,又如何让孩子能快乐地学习呢?您的痛苦体验会很快传给孩子,这对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33、常说:“只要您好好学习啥条件都答应您。”
如果我们一味的纵容孩子的任何条件,而不懂得适当地拒绝,长此以往,会滋生孩子的自私,骄纵和无责任感,家长应当清楚的了解到,孩子的讨价还价是家长无条件答应的结果,如果孩子确实某些方面做得很好,值得表扬,那么我们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但要掌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品质。
34、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他的聪明程度
天才是1%的灵感和99%的汗水,学习成绩的优劣与聪明程度、学习态度、学习强度、学习方法和家教方式均有关系,父母应该培养孩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这才是决定其成绩好坏的关键。
35、认为孩子将来的命运是他自己制造的
命运不仅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一个人未来成功与否和自己的努力程度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有关系。孩子小的时候,其大脑中没有形成对待事物的明确认识,因此在这个时期父母如何引导,教育儿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好的父母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继而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孩子的成功固然与自己辛勤的努力有很大关系,但也不能忽视正确的家庭教育。
36、认为人的性格是不可改变的
人是环境的产物,我们的性格也是环境的产物。孩子在一个谦和的环境中,他自然就学会了礼貌。性格不是不可改变的,是我们的心性这么以为,实际为自己的拙劣找了个堂而皇之的借口。
37、认为成年人是不可改变的
要想孩子有个好的学习态度,父母要先带头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太多的成年人认为自己是不可改变的,因此也就放弃了重新再学习、再进步的机会,父母应该与孩子在面对新知识时,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样才可能共同进步,为孩子做好榜样。
38、当孩子说一件得意事时您却警告他别骄傲
当孩子因为自己的成就高兴时,父母的一个眼神都可给他做下去的勇气。当孩子在得意时,家长不应该直接泼上一盆冷水:“别骄傲,有什么可炫耀的!”这样做,不仅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也会使孩子对家长产生隔膜,影响进一步沟通,因此我们应该在孩子得意时,予以肯定,并引导孩子仔细考虑下一步的计划。
39、认为自己该做的事都做了,好坏全在孩子了
您了解孩子各阶段的生理心理状况吗?了解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吗?给孩子做了许多,我们发现我们并不了解孩子,孩子最渴望的是有人走近他的心灵。父母必须认识自我,激发孩子的潜力,努力协调好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做到共同进步。
40、认为孩子在学习上一点不着急,自己却急得团团转
孩子的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孩子以后的路也要靠自己走,这是您要告知孩子的基本事实。孩子要走向社会面临各种关系,父母一味地干涉、代劳,这是不可取的。父母在孩子生命中应扮演双重角色,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他的人生向导。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应宽则宽,应严则严,给孩子自己做事和承担责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