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缓解农村村小教学点艺体教师缺口较大的现状,2014年春季开学后,万源市教育局在全市50余所乡镇中心校中积极推广艺体教师定期到村小上课,这一举措深得各地党政和村民赞扬。
背景:村小艺体课开设参差不齐
2014年2月至3月,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万源市教育局在调研时发现,许多农村村级小学教学点把艺体课看成是“杂课”,把艺体课变成随意“唱歌”“涂画”课,甚至被语文、数学学科占用。同时,大部分村小教师因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的局限,无力承担艺体教学,导致艺体课开设参差不齐。
为改变这一现状,促进全市50余所中心校与200余所村小教育的均衡发展,激发村小学生对艺体课程的兴趣,万源市教育局党组行政会议研究决定并迅即出台了推广艺体教师定期到村小上课制度。
典范:庙子学校艺体课下村有特色
艺体教师定期到村小上课这一举措,最先由该市庙子学校发起。庙子学校所辖6所村小多数为复式教学,教师均无法上规范的艺体课,学生不能很好接受艺术教育。这一情况,让该校校长徐帮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他的组织带动下,从2013年秋季开始,该校便制定并执行了《艺体教师定期到村小上课的实施方案》。
方案规定,每年春季3至6月,秋季9至12月,中心校每月安排3位专业艺体教师在行政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到各村小上课。各村小校点学生按年龄分为三个班,音乐、体育、美术三门艺体课程的教学在三个班中同时进行。同时,任教课时计入艺体教师总工作量,严格考核艺体教师上课情况。该校这一方案执行后,广受当地学生、家长、村民的好评。
推广:艺体课下村制度化
自万源市教育局出台了推广艺体教师定期到村小上课制度后,全市50余所乡镇中心学校便积极行动起来,根据各校实际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将此项工作制度化。
该市铁矿学校将原定的每学期送教一次改为每月一次,艺体教师每月利用一天时间到叶子坝村、杨家坝村、白果坪村小送教,另一天便到磨啄田村、黄泥嘴村送教。大竹小学对离中心校比较近的明德小学教学点每周轮流安排艺体教师送教1节,目前已对该校点送教16节次。中坪学校安排艺体教师每月两次到各校点上艺体课,由行政班子成员带队,按月轮换学科,将各校点全部学生分成一个班同时上课。
欣喜:社会各界好评如潮
50余所学校推广艺体教师定期到村小上课这一举措,受到了学生、家长、村镇干部、村民的一致好评。永宁小学校长李绪彬说:“艺体教师下村后,各校点学生兴奋不已。课上,他们认真学习;课后,炫耀起自己画出的得意作品,唱起自己学到的新歌曲,还向他们的家长讲述起学到的体育知识。”
在庙子乡庙子坝村小,该村支部书记邓友田每回都要带领部分村民听“下村”的艺体课。邓友田说:“安排艺体教师到村小上课这个办法就是好!不但让村小孩子们开阔了眼界,还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播种艺术教育的种子。”
在秦河乡三官场村小,很多家长也纷纷到校听“下村”艺体课。一名家长深有感触地说:“艺体课下村活动开展得好,既让咱们村校的孩子们享受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又推动了村校各项工作走上更加规范、科学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