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家长在微信中留言:“中国矿大怎么有两个学校?这两个学校什么关系? 徐州和北京哪个好?
我们通过整理后发现不仅是矿大有这样的情况,还有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都存在着这样“重名”的现象。
哈工大与哈工大(威海)
哈工大(威海)是哈工大一校三区办学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1985 年,经原航天工业部批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成立,2002年正式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即哈工大威海校区。
设有10个院系和2个教学部,有本科专业37个,共享校本部18个博士点和30个硕士点,并单独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8个山东省重点学科,6个山东省特色专业
中国矿业大学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学校的前身是焦作路矿学堂,始建于 1909 年,位于河南焦作。 1978年,学校在江苏徐州重建,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设立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199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3 年 1 月,经中央编制部门批复同意,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名义办学。学校徐州校本部和北京校区逐步演变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办学实体。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追溯学校历史,1953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北京石油学院,是当时北京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1969年,学校迁至胜利油田所在地——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1981年6月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格局。2004年8月,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学(华东)立项建设青岛校区。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地质大学与中国地址大学(北京)
前身是1952年北京地质学院。1970年,学校整体迁至湖北办学,更名为湖北地质学院。1974年,学校定址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78年,武汉地质学院在原北京旧校址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组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在武汉。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
华北电力大学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学校创建于1958年,原名北京电力学院。1970年迁至保定,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
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华北电力学院和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校部设在保定,分设北京校区。2005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校部由设在保定变更为设在北京,分设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两地实行实质性一体化管理。
安徽2016年录取投档线
安徽省2016年理科一本录控线518分
是不是很有“中国特色”呢?到底是异地独立办学还是一个学校不同校区大家一定要搞清楚,不过从院校投档线来看,录取分数虽然有差别但也不是很大。
(来源: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