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培训需求和市场的不断扩大,这几年,消费者遭遇”坑爹“的事儿不少见。仅去年一年,浙江在线教育帮忙热线就接到了不少此类投诉,在听了投诉人反映的被骗经历后,帮忙记者发现,其实相当一部分的“杯具”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
那么,消费者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应当注意哪些细节,才能更好地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呢?值此3·15消费者权益日之际,就让我们用事实说话,结合典型案例来给您提个醒吧。
提示一:“签订合同不能忘,学习细节规定清”
案例:2011年5月,市民吕女士给儿子报名参加了杭州某知名培训机构办的“一对一”英语培训班。既是知名培训机构,这收费自然就不便宜,每节课600元,还不带讲价的。报名时吕女士心想: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这里价格虽高,教学质量肯定也差不了。于是欣然交了钱,连合同也没有签。
谁知,这课才上了一周,问题就出来了。吕女士的儿子反映给自己上课的老师那是隔天一换。后一位总推说前一位家里有事请假了。老师不一样,教学套路自然也就不一样,这段时间他听得那是云里雾里,根本没有什么收获。吕女士怀疑这家培训机构是因为没有足够师资进行“一对一”培训而临时请的代课老师。于是一气之下要求退班退费,可却被对方一口拒绝了。
解读:杭州市315指挥中心副主任尤耀亮:“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除了查看对方的营业执照和培训资质证明外,在报名时与培训机构签订白纸黑字的合同是保护自己的最佳途径。我们在调解这类问题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培训机构多为口头承诺,一旦不承认,则没有相应的证据和标准。所以,如果能够在报名时签订一份约定有详细学习内容、进度、效果的合同,将会对保护自己的权益大有好处,而真正有实力的,正规的培训机构也不应拒绝消费者的这一要求。”
提示二:“广告宣传不足信,培训资质要看清”
案例:2011年6月,市民胡女士给不到3周岁的女儿在文一西路一家早教班报了名。要说这家早教机构,在宣传广告上的名头那可是相当的大,“世界最好的教育”等等煽动性的字眼不吝笔墨,更自称是丹麦乐高早教的分支机构,课程的收费更是高达令人咋舌的8490元。虽然觉得有些贵,但胡女士觉得孩子早教是件大事,也就咬咬牙把钱付了。要不怎么说孩子的钱好赚呢。
然而,不幸的是,课上了没几天,问题又出来了。一连几次,胡女士在接女儿时都发现老师在教孩子用积木搭一模一样的沙发。这搭个沙发用的着学这么久么,胡女士心中生疑,于是追问老师。没想老师竟然说:“所谓早教,都是家长们说说的,我们只是一家工作室,孩子们来这里只是来玩积木的。”胡女士气得说不出话来。
解读:经记者调查,该早教机构营业执照上的经营主体是一家叫做杭州童鑫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单位,经营范围包括教育咨询和技术培训。对此,西湖区工商分局一位负责人表示:“无论是教育咨询还是技术培训都与早教培训授课有所区别,该机构开办早教班属于钻空子,打擦边球的行为。”而更令人气愤的是,经证实该早教机构与其宣传的丹麦乐高早教并无授权关系,甚至其在与家长签订的合同上所用的单位名乐高·西觅亚活动中心也是子虚乌有。最终,该机构因涉嫌虚假宣传接受了工商部门的调查处理。
提示三:“过高承诺不可靠,保过退费藏猫腻”
案例:2010年7月,离市民谢先生的女儿参加中考还有整一年,这孩子什么都好,可唯独就是数学成绩提不上去。正操心间,一条短信发到了谢先生的手机上,“中考单科培训,签约保分,不过退费。”这不正是想找的培训班么,谢先生心中一喜,赶忙到这家叫“乐知教育”的培训机构报了名。1年补习课程29000元,对方到也不假,和谢先生签了所谓的“保分合同”,规定如中考成绩未能比培训前高出3分,则部分退费。
一年时间眨眼便到,谢先生的女儿中考结束后一查成绩,数学不仅没有比培训前提高,反而下降了10多分,未能考上理想中的高中。气愤的谢先生拨通了该培训机构的电话要求退费,谁知对方表示:“我们已经不是“乐知教育”了,你的事不要找我们。”然后直接挂断了电话。
解读:有关专家提醒,承诺退费是不少培训机构惯用的一种宣传手段,家长们对此不可太当回事。此类培训班一般会先收取高额学费,然后承诺一个正常浮动范围内的分数作为目标,即便部分学生未能达到预期分数,退还一部分费用后培训班依然有利可图。而更有甚者如这般一走了之。损失学费事小,耽误学业事大。
提示四:“霸王条款不要签,机构选择有秘密”
案例:在消费者与教育培训机构的众多纠纷之中,除了被骗以外,更多的是因教学质量问题或其他原因造成培训课程未能完成而产生的退费纠纷。2011年7月初,学生小胡在一家叫做凯育法语的培训班报了1个月3300元的课程,谁想才上了两天课,就因为生病住院而中断了。当小胡出院要求退还学费时,该培训机构拒绝了她的要求。2010年10月,在杭工作的小崔在一家自称“浙大威迅”的IT培训班报了名,该培训班名头虽大,教学场地却偏僻狭小。谁知该培训机构因未能招满学生而迟迟无法开课,小崔要求退费时才得知自己已被“转手”给了另一家培训机构。而新培训机构表示没有收到钱,拒不退费。
解读:针对因某种原因未能完成培训课程造成的退费纠纷,下城区消协提醒,消费者在与培训机构签协议时应当警惕的霸王条款包括:因自身原因退学,概不退款;除不可抗力外,概不退款(个人生病等情况不属于不可抗力);开课几日后,概不退款等,如合同中存在以上这些内容,维权难度将会大大增加。
而针对如何快速判断有实力的教育培训机构,业内人士透露了一点小窍门:“广告是不可信的,第一次见面要把握好软、硬两个方面。硬指标,包括资质和场地,软件指的是‘专业’和‘服务’,如果一家培训机构二者兼备,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选择。”
假如您在教育培训消费时也碰到”坑爹“的事,也欢迎向浙江在线民生帮帮帮·教育版投诉,报料热线0571-85311067。教育记者将协同工商部门一起给消费者主持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