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高考考生已经走上考场。寒窗苦读十余载,他们将选择新的起点。
在前几日的“高考特别报道”中,我们关注过考场资讯,关注过保障高考的各种职能部门,也关注过“陪考”的家长们。今天,当考生们在一张张课桌前奋战的时候,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与考生同样紧张、焦灼的一群人身上。
他们是高三年级班主任,每天花13个小时蹲守教室,昨天刚刚上完最后一课。到了这一刻,他们都已不关注考试本身,温暖与安全感是他们希望送给学生的礼物。
就像昨天微博上的一个红段子:高考前的最后一课,老师最温情的一句话:“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好好享受这一刻”
邓福生80后,在金华一中工作近9年,教数学。今年是他第二次带高考班,一文一理两个班。论年资,他是班主任中的“菜鸟”。
因为没有从业二三十年老教师们的经验,这两天,这个“经验尚浅”的80后班主任更多的是在教室里察言观色,看看每个学生的脸色和表情,无意地问问心情如何。
他说,到了这一刻,看书复习已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我和学生说,好好享受这一刻,这辈子也就一次这么受到关注,你一招手,出租车免费载你;一举手,老师笑眯眯地嘘寒问暖;一张嘴,爹妈饭菜恨不得喂过来。”
这是邓福生自己的一套激励办法。在老教师看来,这话有点不好意思说出口,不过80后的老师说了,而且说得很实在。
回到办公室休息时,邓福生不好意思地说,干这份工作有些对不起老婆,每天都很忙,没多少时间照顾家庭。“明天就要考试了,我今天肯定又没时间回家吃晚饭,这几天几乎把家当旅馆了,睡一觉就走。”
说完,邓福生忽然有些伤感:“其实学生和我的感情,就像我和老婆的感情,时间久了,什么都变成了亲情,还真舍不得。”
趁晚自修开始前,邓福生用粉笔在教室黑板上写了8个字:“自信、细心、胆大、节奏”,这是他送给学生最后的唠叨。
自习课间,邓福生站在过道里看着教室里的学生,“希望他们明天搞得定。”
“做人第一,考试第二”
诸葛岸在金一中执教近30年,教数学,带过的高三班有十几届。他是名副其实的“老姜”,他的很多学生都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诸葛岸有条八字箴言,当老师这么多年一直没变过。“从我第一届学生开始,我就告诉他们,做人第一,考试第二。”
考前一天,诸葛岸又在学生们面前强调了一遍,“做人第一,考试第二”。
“我想让学生们放松,也的确想让他们明白,高考不是最终结果,人生可以有很多可能性。”诸葛岸说,他的很多学生最后都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就算偶尔一些发挥失常,考得并不好,也在考研时“跳”到了非常好的大学。
昨天,或者说考前这几天,诸葛老师的工作就是让学生们保持平稳心态。“我也嘱咐过学生家长,这几天就别提考试,也别问复习怎么样,否则会给学生压力。”
说到这里,诸葛岸忽然笑了起来:“现在学生压力的确大。”
他说,自己教第一届高三班高考是在1989年。“那时候,老师比学生紧张点,不过总体来说,和现在这种紧张程度没得比。”
今年,诸葛岸没有任高三班主任,但除了数学课,他在早、午、晚都会抽段时间去教室走一圈,和学们交流交流。有时候,甚至有学生和他探讨未来该娶什么样的媳妇。
他说,这么做的原因,是“让他们觉得老师一直在身边,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