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义乌稠州论坛一则《“嘴这么多干嘛?”,接着甩了儿子一耳光》的帖子引起较大反响,这则关于家庭教育的帖子备受网友关注,点击率已达5000多人次。
【网络热帖】
一个错误的巴掌
6天前,新浪微博网友“麻花633”@稠州论坛:昨天去超市,我旁边有个妈妈在挑筷子,但是她把包装好的筷子都拆了出来,儿子在旁边说:“妈妈,这个包装不能拆的。”妈妈听了后感觉很没面子,随手甩了儿子一个巴掌,骂了句:“嘴这么多干嘛?”
“麻花633”认为,现在都在要求加强素质教育,其实许多学生在学校接受的良好教育都被家长一个巴掌打回去了,家庭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对此,网友的评论几乎是一边倒,大家纷纷指责这名母亲的教育方法不对,认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
【微博征集】
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儿子一句正确的话语,换来母亲一个错误的巴掌。对此,我们不得不深思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教育子女这一问题。
日前,记者在新浪微博上发了一条征集家庭教育正反案例的微博,得到了众多回应,大家纷纷提供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身边的例子。同时,记者也请网友“关系专家镪文”对案例进行点评,期待能给家长带去启发。
【案例一】
“玩不起,就不要玩!”
“玩不起,就不要玩!作为一个家长,怎么可以说这种话!”昨天,东阳的吴女士向记者说了她亲眼看到的事。“我们小区有许多四五岁的小孩,每天晚饭后,大家就会聚集在一起玩。那天,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玩耍时,无故跑去推搡另一个5岁的男孩。所幸,被推小男孩的外婆眼疾手快,将外孙拖住,不致摔倒。”吴女士说,那个外婆颇为气愤,批评了4岁小男孩不该这么做,“这时,4岁小男孩的父亲大踏步跑过来,我原以为他是来道歉的。没想到,他很不人道地甩了一句话,说‘玩不起,就不要玩!’,便把儿子带到了一边。”
“而后,双方发生了争吵,一旁的邻居也纷纷指责小男孩父亲不该这么宠爱孩子,否则,以后会害了自己的儿子。”吴女士说。
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首先自己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父母及家长的示范,将极大地影响孩子的成长!小孩子,尤其是6岁之前的孩子是在模仿中成长,而父母亲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当然,在孩子的玩乐过程中,如果不影响人身安全,孩子的事情建议由孩子自己解决。慢慢地,孩子自己会找到与人相处的方式!
【案例二】
全班孩子集体大哭
“@love咔咔兔”是一名幼儿园老师,用她的话说是“经常会碰见一些经典的家长”。
“托班的小孩经常会因为一件玩具与人发生争执,甚至是直接动手打或用嘴咬人。有一次,朋朋(化名)的奶奶发现孙子被其他小孩抓伤了脸,气愤的她于次日一早到幼儿园‘算账’,并堵在了教室门口。”
“@love咔咔兔”说,等到对方家长一来,朋朋奶奶不听解释就当着孩子的面破口大骂。没想到,对方奶奶也不示弱,叫来老伴一起对骂,脏话连篇。“不管老师怎么劝,双方都不肯罢休,最后竟扭打在一起,把整个班的孩子都吓呆了,导致集体大哭。结果,直到现在,这两个孩子都不喜欢上幼儿园。”
冲突中学会尊重和理解
家长不必放大或担心一些冲突
孩子玩乐游戏过程中,界限如何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当然,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谓建立良好的界限,就是既懂得尊重他人,又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安全、隐私不被人侵犯。作为家长不必过分放大或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的一些冲突,孩子总是在不停地冲突中学会尊重和理解。而两位长辈自身的行为已表明是缺乏界限的教育,所以,他们的后辈也容易因为界限的模糊而出现状况。
【案例三】
眼镜和友谊
暑假前的一天,豆豆爸爸发现豆豆新买的眼镜带到学校才一天就不见了,便批评她不会管理自己的物品。豆豆很委屈,说:“同学洛洛觉得眼镜很漂亮,带回家去了。”于是,豆豆爸爸向老师求证。与此同时,洛洛在家挨打了,就是因为其妈妈觉得女儿不诚实,拿了同学的眼镜,还硬说是同学送的。事后,双方家长均和孩子进行沟通,发现洛洛没有说谎。但是,洛洛妈妈坚持要将眼镜送回,因为豆豆又想要回自己的眼镜。
为此,豆豆爸爸认真教育女儿:“答应送给别人的东西,是不能要回的,这是友谊,比什么都珍贵。”豆豆欣然接受。同时,洛洛妈妈也向女儿道歉,并且也让女儿选了一件她最喜欢的玩具送给豆豆。从此,两个孩子成了好朋友。
不宜以成人的是非道德观
给孩子下结论、贴标签
这是个很好的示范。唯一的遗憾是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太过于着急了,容易以成人的是非道德观念,给孩子下结论、贴标签。许多时候,孩子的教育需要阳光雨露、斜风细雨般的慢慢浸润,我们需要的只是给予关爱、慈悲和慢慢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