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搞得热火朝天,也确实起到作用的家委会,在杭州却看不到这样大的成效。平时,时常能听到家长在问,这个家委会,到底有没有作用的?他们是不是学校的傀儡?
在杭州,虽然有不少学校的家委会搞得还是不错的,可是,从总数来说并不多。昨天,2012年杭州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年会召开,请来了家长、老师、教育部门等人一起交流经验,中国教育协会家庭教育副理事长谭虎也到场了。他参与了年初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他说,有家委会肯定比没有家委会好,至少成为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而且一个家长的声音肯定不如一个家委会的声音更容易受到重视。
家委会选举要民主
在杭州,中小学、幼儿园,基本上都有家委会存在。不仅有校级的家委会,还有班级的家委会。通常是由家长自荐、结合群荐选举产生。成员大多数是有时间、有能力的家长,他们在为班级、学校或幼儿园服务时,还要协助监督学校的工作。
在了解各校的家委会时,确实听到了一些学校的家委会流于形式,成为了老师的“傀儡”,比如说,有些学校的老师觉得收费不方便,让家委会来代办。李先生是班级家委会成员,就时常充当服务角色。时间长了,个别家长对李先生处处质疑,是不是收了学校什么好处?不然,为什么跑前跑后地帮忙收费。
前段时间,李先生跟班主任反映其他家长的意见,班主任却暗示他管得似乎太多了。就这件事,让那位反映情况的家长不满了。在别的家长面前散布口舌地称,上学期,李先生儿子当选了区一级的三好学生,肯定与他爸爸是家委会成员有关,儿子回家哭着问他:“别人说我的‘三好生’是因为爸爸才得到的,爸爸你不要再做家委会的工作了。”
这样的问题,谭虎前期调研时也遇到过,他主张,家委会一定要做到民主选举,而且一定时间要进行换届,同时学校在选择家委会的人选时也要慎重。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和家长双方的工作正常开展。
家委会也会优胜劣汰
杭州市教研室副主任韩似萍老师说:杭州的家委会起步已有10余年,家委会处于成长阶段。
江南实验学校的家委会,权力不比校长小。就拿家委会的膳管部为例,对学校食堂卫生负责。所以,每年9月,膳管部都会在QQ群上邀请校长一起去检查卫生,每次去都会分工合作拍回照片、记下情况,回头整理后上传网上向其他家长公布。今年,为餐盘洗涤要过3次水还是4次水的小事,还专门讨论、翻阅资料。
每年9月开学,求是教育集团校长都要依据校家委会章程,邀请家委会成员一起坐下来,就学校全年的工作计划作出解读,再由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
胜蓝实验学校也尝到过家委会的甜头。通过调查、核算,家长认为学校的午餐标准太低了,不能满足学生正常摄入营养的需要。于是由做律师的家长起草,全体家委会成员签字,给下城区教育局和市物价局写了一份建议书,希望把餐标提高到5元。一个月后相关部门作出批示,餐标得到提高。此后,胜蓝紧密和家长联系,每年年末,还要开展“胜蓝好声音”这样的家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