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中学:体育课实行走班制大课间自创搏击操
2012年12月11日,小雨。记者来到天台中学,此行的目的是调查该校体育课、课外锻炼开展情况。
原本以为,绵绵细雨和湿漉漉的地面,会影响学生们锻炼。因为在记者的印象中,无论是少时的亲身经历,还是工作后采访看到的,都是——下雨天,体育课改在教室里下棋,课间操、课外活动改成在教室休息或自修。没成想,在天台中学,看到的、听到的是另一番场景。
体育课自选项目,重新组班
天台中学的体育课挺有意思,颇有大学选修课的味道。从2006年开始,该校体育课实行走班制,即打乱班级界限,男生女生分开,自由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重新组班上课。
当天上午11点左右,记者跟随副校长陈红来到学校排球馆、篮球馆,高一年级的几个班级正在上体育课。
高一(2)班的周嘉枫从小是个乒乓球迷,父母为了培养他的特长,还专门在家里安了一张乒乓球桌。上高中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乒乓球课。这不,正跟老师过招呢。他说,自己很喜欢上体育课,能够整学期上自己喜欢的乒乓球课,更加开心。
在排球馆,体育老师陈英明正带领一班女生上排球课。这堂课,学生以练习垫球为主。
陈英明告诉记者,天台中学的体育课,每周两节雷打不动,高三学生也要上课,而且上到高考前才停课。“学习是体力活,我们都觉得,越到高三冲刺阶段,越要注重体育锻炼,才能有好体力投入考试。”陈英明说。
她说这样的话,不是没有根据。
据了解,天台中学曾经做过调查,发现平时喜欢运动的男生,在备考阶段表现越来越好,“这说明,坚持体育锻炼对考试是有帮助的,一来能保证充沛的体力,二来是一种很好的调节压力的方式。”陈红说道。
课外组织做操、跑步、自由活动
在天台中学,除了保证体育课正常开课,学校每天还会组织大课间和课外活动。
每天上午的大课间20分钟,全校学生要做两套操,一套是全国广播体操,一套是学校自创的搏击操。“高一新生入学后两个月的课间活动,就是学习这套搏击操。”陈红说,搏击操其实就是一组挥拳、踢腿相结合的动作,搭配一些口号,让学生一边做一边喊出来。“也是给学生一条发泄情绪和压力的途径。”
课外活动则安排在每天最后一节课,学校规定,高一年级的活动课安排在周三、周五的最后一节课,高二、高三的活动课则与体育课错开上。每节课外活动40分钟,头20分钟由学生自由参加体育活动,后20分钟集体长跑。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高一年级的活动课为何每周只安排两次?
原来,今年高中新课改要求,每周必须要有2节兴趣特长类的选修课,天台中学将体育艺术类课程纳入其中。
记者从《天台中学高一年级选修课程教学安排表》看到,高一年级一共开出了93门课程,其中兴趣特长类课程17门,涉及体育类的包括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田径、健美操、体育舞蹈等8门,共有712名学生选报,分20个班级上课,时间从周一到周五不等,安排在下午最后两节课。
按照这样的排课表计算,该校每位学生每天的运动量至少有1个小时。
校园“特色体育”绽放阳光魅力

黄岩新前中学学生表演功夫扇
打造体育特色学校,是我市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策略。
“阳光体育”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体育课、大课间活动,不少学校把“阳光体育”和特色发展相结合,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对运动形式的偏好、适应等特点,设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锻炼项目,既有传统的对抗性体育项目,也有技巧性项目,如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围棋、健美操、武术等。
台州市第一中学从1997年开始落实体育特招制度,创办体育特色班,开展田径专业训练,2008年被确认为首批浙江省特色体育学校,曾获省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三连冠,市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八连冠。
配备18条皮划艇、1艘摩托艇,建有码头、库房和力量训练房,为温岭大溪中学的皮划艇项目训练提供了保障。该校皮划艇队创建于1986年,学校2006年被确认为台州市皮划艇训练点,成为校传统重点特色运动项目,2009年被评为省级“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
作为业余体育训练基地,截至目前,温岭大溪中学皮划艇队在省运会和省锦标赛中共获得金牌13枚,银牌28枚,铜牌17枚,并为省体工队和省体校输送了8名运动员,为台州市体校输送了32名运动员。
目前,更多的竞技体育项目正不断被引进校园。2012年12月12日,温岭市柔道训练基地在松门中学正式揭牌。该基地现有23名运动员,2名退役的专业运动员担任教练。松门中学校长陈世龙介绍,在为省、市培养输送高水平柔道后备人才的同时,学校还开设了柔道选修课程,在全校普及柔道项目。
开展特色体育项目,不仅让每个学生掌握技能,更要让他们爱上项目。2012年5月,中国垒球协会授予椒江区教育教学发展中心为中国软式垒球实验基地,椒江区9所学校成为中国软式垒球实验学校。如今,软式垒球在该区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他们还组织了以垒球运动为主题的体育教研活动。
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在大力培育体育特色学校的基础上,我市进一步推进了省级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区建设和“二体一艺”工作,已有7个县(市、区)成为省级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区。目前,我市有省体育特色学校54所,2011-2014周期省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3所,省级非奥运动项目训练基地1个,浙江省“足球进校园”6个布点城市之一。
各方声音
他们眼中的体育锻炼
人人掌握两个体育项目(台州市教研室王卫平)
有些家长已经意识到孩子的体质问题,但碍于没有时间陪孩子锻炼,也很无奈,所以,关键还是学生自己要有锻炼的意识。其实不需要学生学太多体育项目,只要掌握两个,每天坚持锻炼就行。实在没有时间,哪怕走半个小时路到微微出汗的程度,也是一种锻炼。
合理安排锻炼时间(临海回浦中学蒋贤俊)
学校一周两节体育课,两个40分钟并不能给学生带来什么。体育课,只能教给孩子一些技巧,提供有限的身体练习时间,而要想提高学生体质,必须在平时加强锻炼。我很支持班主任带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出来跑一跑。一方面,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尽量自己先做到;另一方面,在师生共同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无拘无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我建议所有学校每年在同一时间统一进行体能测试,形成重视的感觉。
管住嘴,迈开腿(台州医院章永川)
我们所说的健康,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融合的完美状态。学生要健康,除了重视智力开发,更要重视身体锻炼,拥有好的体质。我的建议就是“管住嘴,迈开腿”,用运动替代补品、药品。
体育应该是素质学科(天台县教育局叶安逸)
有专家提出,培养人,应该具有健康的身体、人格,更高层次的智慧。这里把健康的身体放在第一位,由此也可以理解成体育锻炼应当是素质学科。不论学校、家长,还是学生自己,千万不能把锻炼当做应试学科,为了分数、升学去锻炼。身体健康不健康,是一辈子的事情。
注重自主能力培养(台州市实验中学王杰荣)
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应该占主导地位。开展学生自愿参加自我锻炼、教师起指导作用的课外体育活动,能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又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活动场地必须保证(路桥篷街私立中学叶林平)
阳光体育不仅需要学校落实具体政策,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个没有田径场的学校,如何能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运动量?即使满足了一小时的时间要求,也无法满足运动的多样化需要,锻炼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观点交锋
体育科目或将纳入高考评价体系校长、老师,你们怎么看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
此消息一出,引发各方热议。支持方认为,这是防范学生体质下降的有效举措,有助于提高学生锻炼主动性。反对方则视其为压在学生身上的又一重担,无法真正培养兴趣。
支持派——
有助于提高锻炼主动性
“体育测验引入升学考试,早已在我市中考中实行。如果体育纳入高考,有助于提高他们锻炼的主动性,对体质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在温岭松门中学校长陈世龙看来,高考在现阶段的导向意义还是比较大的,以考试引导学校、家长、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影响学生的锻炼意识和行为,既直接又有效。他认为,在评价学生时,应以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考察,不可偏废。
“开展体育活动,我们对‘量’与‘质’都有要求。”陈世龙介绍,除了体育课外,该校实行体育“一日三餐”制,即早锻炼、课间操和课外活动。课间操全校1400多人都要参加,还开设了羽毛球、篮球、柔道等深受学生喜欢的选修课。
但是,体育纳入高考要考什么?应该怎么考?体育分数占高考总分的比例定为多少?陈世龙说,这些都值得商榷、推敲。
“不能让孩子考上大学,体质却差得一塌糊涂,那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他们今后的路还很长,有一个好身体是最基本的保障。”天台中学副校长陈红认为,高中虽是以高考为“指挥棒”,但校方不能降低对体育的要求。“虽然有些学生可能是‘被逼’着重视体育,但是看到学生能动起来,就是一个好现象。”
反对派——
分数刺激无法真正培养兴趣
“如果硬性将体育纳入高考,有可能促使学生加强锻炼,但个人认为,这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台州一中体育组组长陈卫斌认为,对高中生来说,加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但他们背负着沉重的高考压力,如果用分数刺激体育锻炼,是无法真正培养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的,反而增加他们的负担。
我市早已将体育纳入中考,但近年来学生体质状况仍呈下降趋势。陈卫斌分析,虽然体育成为中考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锻炼时间,但据他所知,为了应对中考,我市有些学校的体育课只练习长跑、排球、立定跳远等考试项目,本应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变得枯燥无味。
天台平桥中学副校长夏积武赞成陈卫斌的说法,他说:“中考体育分为必考和选考,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往往在选考项目中突击一项相对容易掌握的,而不是为了强身健体的目的。”
有了中考体育的尝试在先,他担心,一旦把体育科目变成高考一部分,届时平时的体育成绩评定将有可能流于形式,难保部分学校会把体育课设置成单一化的内容教学,甚至彻底沦为应试体育。
“我个人认为,学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成学生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夏积武说,天台平桥中学把体育课和课程改革结合起来,将武术引入课堂,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锻炼效率。
他山之石
多国立法鼓励青少年锻炼
世界各国均比较重视青少年身体锻炼,甚至利用法律条文加以鼓励。下面就看看各个国家对青少年锻炼的要求。
加拿大:鼓励10岁以下的孩子每天至少坚持30分钟的运动,10岁以上的孩子为60分钟。如果孩子们连续8周参加至少每周一节的体育课,他们的父母便可以获得税务优惠。
美国:有80%以上青少年(10岁至17岁)每天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
法国:小学有三分之一时间用于体育教学,每周有8小时至9小时的体育活动,中学生每周为5个小时。
瑞典:政府规定青少年只要5人一起参加体育活动达一小时,每人可获17克朗补助(约2.5美元)。
日本:学校基本每天都有体育课,不管春夏秋冬,体育课一律要求穿短袖T恤和短裤。日本每天锻炼2个小时以上的学生,占学生总数四成多。
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部分学校及项目
台州市第一中学田径、健美操
临海桃诸中学藤球、毽球
台州初级中学田径、足球、航模
椒江区人民路小学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
黄岩区新前中学武术(太极功夫扇)
临海市灵江中学女子足球
临海市上盘镇中心校中国象棋
玉环县坎门第一初级中学帆板帆船、排球
温岭市箬横中学跆拳道
温岭市大溪中学皮划艇
临海市邵家渡中学板球地掷球
仙居县实验小学抖空竹跳绳
黄岩区锦江教育集团围棋
台州学院椒江附属中学板球
黄岩区实验小学射击
三门县六敖中学板球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