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利闻APP下载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中国孩子的身体素质与日本依然差距巨大 来自:网易态度 点击次数:6.85万

    华东师范大学与日本相关机构合作研究发布的《中日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比较研究结果公报》显示,2014年和2016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格指标(身高、体重和BMI)大部分年龄段虽然高于日本,但在体能指标的比较中却完败于日本儿童青少年,因为日本青少年在心肺耐力、柔韧性和灵敏协调性等方面均显著高于中国。

         2013年9月14日,山东日照,参加军训的新生因体质差坐在一边休息。/视觉中国

 

为什么我们那么敏感

    自梁启超1896年从英文报刊译来一句“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开始,中国人在国民体质方面已经背负了上百年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的长期困扰孕育出的是强烈的赶超欲望,而1993年《读者》杂志《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的发表直接把作为国民体质代表的青少年体质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较量》及其讨论是继1980年代“人生意义讨论”后的第二个由期刊刊文引发的社会大讨论,在中国期刊史、教育史乃至文化史上都颇有影响力。尽管《较量》一文后来被证实某些细节的真实性存在偏差,但文章整体事实不容置疑且话题度很高。《较量》记录了1992年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在内蒙古共同参与的草原探险夏令营的活动表现,通过对比总结出“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日本孩子吼声在草原上震荡”、“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等结论,并以此证明中国孩子娇生惯养、体质不如日本孩子。此文一出,包括《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和《羊城晚报》等众多媒体纷纷展开报道讨论,直指中国的素质教育改革。紧接着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正式发布,可见中日“较量”对中国人的冲击有多大。
    “较量”事件虽然已经结束,但中外儿童青少年体质之间的较量从未停止。2000年8月中日两国青少年在日本参加登山探险活动,去征服2053米的原始野山棗黑姬山。“日本孩子准备充分,中国孩子缺东少西;日本孩子悄然入睡,中国孩子亢奋嬉闹;中国学生一般都摔三四跤,而日本学生很少摔跤”的表现被媒体形容为“千年警世钟”。


                 2011年12月26日,上海,2011中日U14青少年足球交流赛赛况。/视觉中国

     2016年12月8日,黑龙江哈尔滨,中俄冬季青少年运动会男子冰球,中国0-35俄罗斯。/视觉中国

 

中国小孩究竟差哪了

    研究表明,婴幼儿在生命的头1000天里是否获取足够营养攸关到终身的健康水准,这一阶段内的营养缺失对于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将造成不可逆转的下降。自中国经济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持续的经济生产力大大增加了粮食供应、平均家庭收入和个人食品支出,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提升。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数据显示,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相比,中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总体发生率大幅下滑,体重不足发病率减少74%,而发育迟缓减少了70%,并且所有地区均观察到体重不足和发育迟缓的患病率显著下降的情况。

1990-2010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体重不足和发育迟缓患病率变化

    而与此相对,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也明显攀升,2010年中国、日本7-18岁男性儿童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53.20 cm和152.30 cm,这也是有数据记录以来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身高首次反超了日本,实现1 cm的优势。在这之前,中国城市、农村各年龄组的青少年身高体重还都低于日本。
此次华东师范大学发布的公报也印证了这个说法,7-18岁儿童青少年年龄组中2014年中国男女生平均身高为154.3 cm和150.1 cm,日本分别为150.6 cm和145.5 cm,2016年该年龄组中国男女生平均身高157.2 cm和151.5 cm,日本为151 cm和146.4 cm。
    不过,这些提高更多还是依靠城市孩子,中国农村地区孩子在身高、体重等体格状况仍旧滞后于城市孩子。尽管家庭人均收入也在提升,但农村孩子的营养状况并没有显著提升,甚至有研究显示中国农村只有不到30%的家长认为婴儿需要维生素和矿物质才能促进健康成长。
    2009年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农村地区发育迟缓的发病率高达15.9%,低体重者为7.8%。农村贫困地区更是如此,一项在青海乐都及云南寻甸的调查结果显示两地6-24月龄婴幼儿平均60%以上贫血,寻甸12-23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身高不足)率高达36%。由于城乡及沿海内陆之间的经济差距不断拉大,身高等基本体格差距也很明显。

    不管怎样,总体来说中国儿童青少年的体格状况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还是实现了质的飞跃,可不幸的是,中国儿童青少年的体能状况仍然处于掉队水平,这也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对比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的《2010年中国国民体质健康报告》与《2010年日本国民体力及运动能力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在分别代表速度、爆发力、力量的50米短跑、立定跳远和握力三个项目上,中国儿童青少年全面落后,比如立定跳远成绩上,11-15岁年龄组的中国男生平均成绩相较于日本的差距多达3.67-8.69cm,女生年龄组差距最大的为9.83 cm。

更为重要的是,尽管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等体格水平在提升,整体的体质水平却已连续下滑20多年,而这一切都是体能拉的后腿。教育部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大学男生的1000米跑步成绩平均比十年前的大学男生慢了14到15秒,女子800米成绩比十年前慢了大约12秒。同样地,2013年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也表明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正在缓慢下降,19岁-22岁年龄组学生的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不如从前。

中国儿童青少年饮食摄入量和体力活动变化

缺的不是钱,而是时间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的体格水平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越,而在耐力、柔韧性和灵敏协调性所代表的体能却仍旧落后。换句话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能锻炼也许并不缺钱,而是锻炼体能的时间。
    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中国学生最喜欢做的3件事是:上网聊天和游戏、听音乐学唱歌和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30%。时下火爆全国的《王者荣耀》坐拥2亿用户,其中大学生用户就占了25%,14岁以下的中小学生占据3.5%。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参与其中,相比于游戏带来的娱乐体验,耗时费力的体能锻炼的魅力不值一提。


《王者荣耀》将推游戏防沉迷系统:12岁以下每天限玩一小时。/视觉中国


    当然,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真正挤占运动时间的不是电子荧屏,而是学习。研究显示,中国小学生平日课余时间里至少要花费3小时学习,不仅要完成学校作业,还要加班加点的补习,到了周末则要花费至少4小时。即便是正常的课堂时间,中国学生也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统计发现,阿根廷的学生平均一天只需要上课4小时,日本、德国、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家则约6至6.5小时,而中国的上课时数堪称世界之最,高达8至9小时。
    因学习时间挤占运动时间而造成的体质健康问题非常明显,华东师范大学一项体质健康问题的现状调查表明,中国学生体质健康得分随年龄增长出现上下波动,但波谷一致地出现在5年级、6年级和9年级,也就是所谓的小升初和初升高阶段。
    单一的升学和教育模式使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在升学压力面前,中国学生宁可牺牲身体素质。

    另一方面因为怕发生安全事故,许多学校已经取消了跳箱、单双杠等“高危”体育项目教学,一些大学的运动会早已取消了3000米和5000米长跑项目,体能锻炼似乎得不到学生、家长、学校任何一方的欢迎。
    与此相对,一项2014年的研究显示,中国大约每6个男孩中就有一个是肥胖的,每11个女孩中就有一个是肥胖的,如今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已高于日本。全国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也已经分别达到45%、74%、83%和86%。中国青少年选择了不锻炼或少锻炼,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高。
    相比之下,日本政府为了保证青少年的运动时间可谓下足了功夫,从2005年开始日本总务省也与文部科学省一起公布了振兴体育的体育基地建设计划,为促进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大量的经费支持。而中国目前的工作重点仍然停留在体质监测层面,尚未形成完善的“体质监测—健康促进”一体化的青少年体质监测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