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跟孩子较劲的现象非常普遍。您或许有过这种不很愉快的体验:想让孩子干什么,孩子偏偏不去做,甚至故意唱“反调”。 昔日那个乖巧、听话、可爱的小小孩儿 ,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有时甚至是比较任性、固执。尽管为人父母的我们,耐着性子、压住火气对其轻言细语的进行劝慰,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无奈中怒火膨胀,尖刻、严厉、不管深浅的怒骂随口而出,骂也骂了,气也出了,被唾沫星子炸的晕头转向的孩子,沉稳了不长时间,就又恢复了原样。甚至会有些孩子变本加厉,变的越发难于驯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采用了“语言暴力!”
“你怎么就这么笨呢?”
“像你这样的就不配是我的孩子!”
“你明明偷了别人的东西还有脸说是拿的,你已经是个十足的小偷!”
“像你这样不听话的孩子,长大了也只能是人渣,要是我早就跳楼自杀了!”
“你看xx多好,爸爸妈妈真为有你这样的孩子感到羞耻!”
……
雨阳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小男孩,当时8岁,他的妈妈找到我们培训中心的时候,带着一脸的苦恼和忧愁“你看看,他读一年级曾考过全班前十名,从二年级开始成绩就一落千丈,期中考试居然落到了全班中游,更可气的是……”这位母亲用食指点着孩子的脑门儿:“我为了你的学习,还向单位请了三个月长假,妈妈辛辛苦苦辅导你换来了什么?!居然换来了你数学考了倒数第一,难道我们真的生了你这么一个笨儿子?!”
雨阳坐在妈妈的旁边一语不吭,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偶尔用眼球白妈妈一眼。“你看看,他还不服气,妈妈早该在生你的时候就把你送给收破烂的……”这位母亲越说越来气,就差伸手打孩子耳光了。
我坐在对面拿起雨阳的数学试卷,上面用红笔赫然写着醒目的分数———12分。我的目光从卷面工整的字迹移到他面无表情的脸颊,想起他妈妈来之前在电话里叙述的情况和以往接触这类学生的经验,我突然笑了,笑容的神秘令这位母亲有点摸不到头脑。我温和的目光和孩子交织的一刹那,把和蔼的语言送给孩子:“宝贝儿,你非常聪明,老师很欣赏你,也很高兴认识你”。孩子听了有些感动,但很快低下了头。
“他还聪明!我看他笨的像头猪,就知道吃了玩儿,玩儿了吃”这位妈妈突然的插话令小雨阳愤怒了,他猛的站起身,攥着小拳头,怒目仇视着妈妈,一言不发。
我急忙向这位妈妈作了暂停说话的暗示,轻轻拉起孩子的手,来到院子里,悄悄对他说:“孩子,我知道你一点都不笨,而且非常聪明,我相信你,你有意气妈妈,故意考了低分是吗?”
“你怎么知道?”孩子诡秘的笑了。
“我一见到你,就知道你是个天才,天才的学生怎么会考12分呢?”我轻柔的拍拍他的脑门。
“妈妈是个疯子!”孩子突然把话锋一转,语气充满了哀怨。
“一名天才的学生,是不应该这样说妈妈的!”我急忙好言相劝。
“我爸爸也这么说的!”雨阳依然坚持。
我无语。只沉默了一会儿,我蹲下身拉起孩子的双手:“好了,我们把那张卷子重做一遍,把你的天才身份让老师瞧一瞧好吗?”
“现在?”
“马上!”
“行!”孩子的目光中充溢着自信的光泽。
我把那张卷子经过处理后复印了一份,安排雨阳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做题。当我回到办公室的时候,雨阳的妈妈气还未消,不时用纸巾擦拭脸颊上的泪水:“这个孩子都快把我的肺气炸了,王老师,他还有救吗?”
我没有正面回答她的问题,而是沉下脸来,怒气冲冲,语气严肃而认真:“你这么大一个人,连自己的小孩子都管不好,你还能干什么?!!!你简直笨死了!!!”
“哎?!!”这位妈妈一怔。
我立即把语气缓和下来:“怎么样,不愿意听了吧?连我们成年人都不能接受的语言,你天天都重复给孩子听,经常采用这些语言暴力,这类过分的言语深深地刺伤了孩子们的心灵,雨阳自然不会配合你的教育,所以,现在要拯救的不是孩子,而是你自己的教育方式。”
“我!难道是我错了?!”
“你教育孩子,经常着急上火,批评孩子口不择言。孩子不听话时你要着急;孩子写作业不专心时你要着急;简单的题不断问你时,你又会着急;孩子写作业磨蹭时你就更着急……后来,孩子对你的话变的不屑一顾,甚至产生敌视情绪,并且对你针锋相对,软硬不吃……”
“王老师,你说的太对了,那我该怎么办?”
“首先改变自己的教育态度,才能改善孩子的学习情绪。说实话,雨阳考12分是对你平时滥用‘语言暴力’的无声反抗。他本想拿回0分卷子的,由于马虎,歪打正着,把本应作错的题结果作对了。”
“你是说,他是有意的?!!”这位母亲惊恐的瞪大了眼睛。
正在我分析孩子的心理时,小雨阳按规定的时间提前交来了卷子,判完后,我在卷面上写上了醒目的分数———82分,然后深情的对孩子说:“宝贝儿,你真的很伟大,再有18分我们就能考100分了,我们继续努力,把丢失的18分抢回来好吗?”
“好!”孩子的声音提高了八度,自信、坚毅的神情溢满他红扑扑的脸颊。
后来,孩子在我们中心托管了半年,成绩和学习习惯改善很快。回到学校后,年终考试还拿到了奖状。所以说,教育孩子,应避免语言暴力,我们不反对运用严厉的语言警示孩子的某些行为,但严厉的范围应有界制,决不能触及孩子的人格,更不能常用和滥用。孩子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特点,家长往往不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也忘记了自己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所思所想,不经意间,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和标准去衡量、看待孩子的成长,逐渐使家庭教育陷入恶性循环:过激的语言不尊重孩子,伤了孩子稚嫩的心灵 → 导致孩子情绪不佳,上学读书充满了挫败感,有意做出不良行为(进行挑衅或报复)→语言暴力升级和滥用→孩子出现自暴自弃心理,做出更加不良的行为或家庭教育失控。
为了避免语言暴力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我给广大的家长提供以下建议。
1、 要注意把握孩子的年龄特点。不同发展阶段的孩子其理解能力、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都有所不同,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应随之调整,多用鼓励和赏识,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2、 要针对孩子不同的气质类型采取不同的对策。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属于哪类气质,因人而异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时势调整教育方法,不要与其他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进行攀比,一味将自己设定的模式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既可避免亲子之间发生心理沟通上的矛盾,也不会破坏孩子学习的兴致。
3、 教育孩子,夫妻之间要默契配合。现实中,多数母亲教育孩子时,火气上来不容许别人插话,一个无休止的发泄,一个旁观或避而远之或百般保护或幸灾乐祸,语言暴力逐渐升级,使家庭教育处在尴尬的境地。
4、家长与孩子之间要相互尊重。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聆听孩子的声音。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孩子进行对话,自由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因为相互尊重,才是良好沟通的前提,而良好的沟通,则是教育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