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想太多
11岁的明明在假期中要和同学一起去公园游玩,妈妈虽然有点不愿意,但也不好打孩子的拦头棒,从一星期前开始想到应该准备什么,吃的、喝的、用的,包括遮阳帽、手套,甚至连创可贴都想到了,还规划了出行线路,设想了遇到问题怎么办?临到出行时,还要求陪同,结果被明明爸爸阻止了:人家孩子一起玩,你掺和什么,要相信孩子,你这是对儿女有过多的担心,反而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性。
警示:替孩子想的太多。不利于养成孩子思考和细心的习惯,
二、 做太多
毛毛今年上五年级,每天早上起来,衣服、袜子、鞋子妈妈都准备好了;到洗漱间,牙膏挤好了,洗脸水也调好了;到了饭桌前,鸡蛋剥好,面包袋也已经打开;吃完饭,准备上学,妈妈已经把书包取了过来,喝水的水杯已经装好,公交月票卡都已经从书包里取了出来。
警示:替孩子做太多。孩子的处理事务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三、 骂太多
凯凯的爸爸是个机修工,文化程度不高,工资不高,回家来老被凯凯妈妈责备。时间一长,凯凯妈妈竟然骂人成了口头禅,发展到后来,连凯凯也骂。成绩考不好,回来骂:你小子,我天天给你弄吃弄喝的,你就考这分数,还不如去死呢。有一天,凯凯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碗,妈妈又张口开骂:小畜牲,钱不能挣,败家能干。
警示:情绪迁怒时,不理性的话往往脱口而出。影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更影响孩子将来对别人的态度。
四、 给太多
浩浩是家里的宝贝儿子,在全家也就一个宝贝孙子,是一家人的掌上明珠,要什么是有什么,小时候就有载人的遥控汽车,抱在怀里还没会走时,就玩遍了名山大川,小学三年级,放假就开始出国旅游,生活中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的。
警示:物质上、精神上给予太多,孩子就不知道珍惜。
五、 要太多
雯雯是家里独生女,家庭条件也不错,雯雯父母一心想雯雯长大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于是从小就开始对雯雯进行全方位的培养,钢琴、舞蹈、游泳、滑冰、写字、画画什么都学了,上学后,补习奥数、英语,孩子累得跟转陀螺似的,一点点快乐都没有。
警示:安排了过多的学习,让孩子感到吃不消.这不是孩子需要的,是我们家长需要的,是我们家长的虚荣心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