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夏日里的学与玩--娃娃们的"消暑"账单 点击次数:8.11万

终于放假了!

过个无忧无虑的夏天,把自己的学生身份放进冰箱冷冻起来,估计不少孩子在暑假前就已许下了这样的愿望。然而,对于不少孩子的爹娘来说,暑假可是不能浪费的时间。得让孩子们多学点儿东西,是不少父母的共识。

说起玩,无论是游泳、吃饭、唱歌、打网游、看电影,样样都是笔开销;而说到学,语言班、舞蹈班、音乐班、美术班,班班也都少不了花钱;而孩子顶着大太阳学得辛苦,家长看着心疼,总得慰劳慰劳,这又得一笔费用。于是,暑假就成了一个孩子们的消费旺季。对孩子而言,“这是一个花钱的季节。空气里都是消费的味道。”

玩 高消费≠高品质

刚放暑假,不少孩子就有了自己的暑假礼物。“这既是对她考试成绩的肯定,也会鼓励孩子以后更上进。暑假,如果点点表现好,我们会再送她一件礼物。”点点的爸爸介绍起自己的物质激励法时,满怀信心。

这次期末考试,点点考得不错,于是她有了一个新芭比,“我凭自己的期末考试成绩挣来的。”说起这事来,点点相当自豪。可是,妈妈却有点担忧。 “一个芭比娃娃加一套衣服,要239元。如果另配一套衣服,又得69元,帽子还要35元。都赶上孩子身上的衣服价格了。我想买街上仿制的,可点点不干,她说就要买正版的,还说要保护知识产权。”点点的妈妈说,“一想到花了104元给点点的芭比买了身'衣服',我心里就堵得慌。”

然而,和小崔的考试礼物比起来,点点的芭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小崔快上初中了,期末考试考了全班第五,他终于可以圆自己的手机梦了。“我告诉老爸,我看中的是诺基亚的N73,要3000元,我爸的表情很吃惊。最后他就给我买了个1000元不到的手机,真抠门。”小崔说。在和小崔的交谈中,我发现,小崔对电子产品,尤其是名牌电子产品十分熟悉。MP3张口就是2000多元的applenano,电脑一说就是IBM、HP、DELL,说到手机更是除了NOKIA其他压根瞧不上。“最近上映《变形金刚》,我看见一款变形金刚20年纪念版的玩具,是擎天柱,980元。我现在正在上数学竞赛培训班,要是开学后参加的数学竞赛能获奖,我就跟我爸说,把擎天柱拿回家。”小崔说起变形金刚,神采飞扬。

晓东是名初中生,是大家公认的爱时尚。他打扮时髦、爱唱歌、喜欢打网络游戏、两个月的暑假可够他好好玩一阵子了。他给记者算了算他最近的花费。买网络游戏充值卡花100元,和同学去开封玩花300元,跟同学一起唱歌花200元,去游泳馆游泳花去60元,去游乐园花60元,买新衣服花220元,日常零花50元。从6月底到现在的两个多星期,他一共花去了990元。“其实我没感觉自己玩什么了,可是这样一算还真挺多的,感觉钱就像水一样哗哗流走了,挺心疼的。”晓东说。

学 “全面发展”≠“全面烧钱”

不到少儿教育机构走走,你就不会知道那里的人气有多旺。上星期五,记者踏进河南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一进门左手,一个小院门前,聚集了几十位家长,把个门口围了个结实。一打听才知道,他们都是陪小孩学手工剪纸的。

记者随后来到培训报名处,这里在暑期开设了英语、美术、书法、声乐、舞蹈、礼仪等各个层次近200个班。而费用呢,便宜的得300元左右,贵的则近千元。据报名处一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培训班已经全部报满,不少家长都给孩子报了不止一个班。他说:“大部分家长在放暑假之前都已经报名了,现在想报名根本没有名额。”

而在文化路的另外一个英语培训机构,这里的少儿英语培训更是以火爆著称。最新一期的招生表上,共有近二十个英语班。从五六岁的儿童到十四五岁的少年,从中国老师到外教,从口语到写作,课程相当合理。不过,价钱就更“合理”了,最便宜的剑桥少儿英语初级也要600元。这里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现在所有目前开的班都已经爆满,要想报名只能等下期了。

以上这些花费要是和学钢琴相比,那可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学钢琴,首先需要的是硬件投资,单单钢琴就要一万元。可可今年12岁了,5年前的暑假,家人送她走上学习钢琴的道路。这孩子争气,如今已经考过了钢琴业余十级,不过她的上课费用也是水涨船高,从最初的50元一节课,涨到了120元一节。“孩子水平提高了,老师也得找更好的。现在这个老师在大学教音乐,人家只有暑假有这么点时间,只好让孩子凑老师的空了。如今的爸妈都舍得给孩子花钱,好老师不好找啊。”可可的妈妈算了算,按每星期两节课,每次课两小时计算,一个暑假下来,可可学钢琴就花了近4000元。“只要孩子成才,这些花费值。”

记者手记

有“智商”也要有“财商”

“独生子女”的产生让家长在孩子的吃穿用上毫不吝啬,而传统的“望子成龙”心理也让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培训上不惜血本,这一切都源于“孩子优先”的消费心态。所以当商家一切都“以孩子的名义”进行营销时,在富裕家庭的示范下,孩子消费就会变得那么“毫无节制”。

孩子消费与其说是在考验孩子,不如说是在考验家长。给孩子消费的时候,也要给他留一点消费“梦想”,形成“先苦后甜”的自我约束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财商”的培养也要从娃娃抓起。让孩子学会打理财富,少些“烧钱”的快感,多些理财的快乐,这也许是最重要的。孩子成才,也会理财,才能是更让家长放心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