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欣赏身边每一个孩子 点击次数:5.92万

在孩子的眼里,常常会写满对老师的崇拜,他们对老师是那么的尊敬和信赖,老师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那么,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也不妨时时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

以公正的态度欣赏孩子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要面向全体,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身边的每一个孩子。

孩子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赞赏,教师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个别几个孩子的身上,那么,作为“陪衬品”的其它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受到重创,对老师对班级的情感也会随之淡化。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发展的机会。就比如说,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十分想当升旗手,为了使更多的孩子得到锻炼和教育,我让孩子们自己协商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讨论,孩子们一致同意具有以下三个优点的小朋友才有资格当升旗手:(1)表现要好(2)进步要大(3)愿意为班级、小朋友做事情。由于规则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而且每个小朋友都有参与的机会,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可高了,就连平时比较顽皮的几个孩子,他们也努力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也感到了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认真做好“小当家”,争当升旗手。在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不仅增强了孩子自我管理的“内驱力”,还能充分施展他们的才干,而对他们自己选出的升旗手更是心服口服。

以发现的目光欣赏孩子

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孩子间的禀赋品性也是各不相同,要使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就应以发现 “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们班的季文怡小朋友做事特别认真仔细,但生性怕羞,不敢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一次,我们讨论 “吃到嘴里的东西哪里去了”的问题,他回家认真查找资料、寻找答案,还从当医生的爸爸那里找来了一幅关于消化系统的图片。当我把图片给全班小朋友看的时候,我特意大大表扬了他,并请他来谈一谈吃到嘴里的东西哪里去了。

他一开始有点害怕,怯怯地望着我,我鼓励地看着他,终于他红着脸讲了起来,虽然开始讲得还不是最流利,但万事开头难。在同伴们的赞扬声中,季文怡越讲越好,充满了自信。由此,我想,在孩子缺乏自信时,我们教师要鼓励其点滴进步,帮助他树立信心,而且,对于不同的孩子,也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去挖掘他们身上微小的闪光点。

另外,这件事情,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季文怡的榜样作用,之后的生成活动中,孩子们纷纷把自己找到的各种资料带到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以宽广的胸襟欣赏孩子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要宽容孩子的过错,允许幼儿尝试错误、允许幼儿宣泄情绪、允许幼儿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自治力十分有限的幼儿而言,有缺点、有过失是在所难免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看到孩子的可爱之处,还要接纳孩子的不足,更要宽容孩子的“破坏”行动。例如,在区域活动中,有一天,我们班的张洲宇小朋友,把发现区里的几个电动玩具和发条玩具拆的四分五裂,弄的乱七八糟。当时,我真有点生气,这么好的十多个玩具,硬是给他拆成了碎片。一问原因,原来他是想弄明白,电池和发条是怎么使玩具动起来的。

他还高兴地告诉我发条玩具的一个小秘密:“只要抓住发条向一个方向拧,里面的铁皮就会卷得很紧,玩具就会动起来。”看到他那副兴奋的样子,他是想让我和他一起来分享他的快乐,我真庆幸自己没有对他枉加批评,也许我的一句话,就会抹杀孩子的探索欲望。

之后,我又对他提出了新的问题:“你能把玩具重新拼好吗?”他用力地点点头,然后就埋头去干了。活动结束时,只见他已经拼出了五六个玩具,但还有一些碎片由于拆的时候不小心,不是零件掉了,就是塑料坏了,已经无法再装了。他看看那些碎片又看看我,一副犯了错接受批评的样子。当时,我什么也没说,只是拍了拍他的头。虽然我一点没有责备他,但是我想,他已经从中受到了教育,知道自己不该把玩具拆坏,使别的小朋友就不能再玩了。

这件事,给了我三点启示:

(1)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也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后果,如果我们以宽广的胸襟容纳、欣赏和支持孩子,那么就能使他们在获得尊重、信任的同时,培养探索兴趣,增强自信心。

(2)对于孩子来说,在探索中体验成功与失败的不同感受,并让他们有机会尝试失败、纠正错误,这对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坚韧性,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同样是十分有益的。

(3)有时候,教师的宽容的态度和欣赏的微笑,远远比我们严肃的批评教育更有用,它能使孩子得到反思和自省,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