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学琴的孩子不变坏” 点击次数:5.36万

“学琴的孩子不变坏”,是台湾首届“十大广告金句”评选中入选的金句,是一家琴行的广告语。笔者认为“学琴的孩子不变坏”这句广告语提示了一个事实:学琴能使孩子步入音乐宫殿,音乐能塑造人们的美好心灵。联系当前孩子成长的环境深感其内涵深刻。

近几年,孩子们面临的音乐环境不容乐观。社会上流行的不少是低级庸俗的歌曲;电视里播放的许多影视插曲充满爱情的缠绵,有的歌词十分庸俗颓废;不少商店里高声播放情歌劲歌,可谓惊天动地;许多音响店里摆满色情的盒带碟片,这些东西正在严重侵害孩子们的幼小心灵。由于媒体对港台一些歌手的包装和演唱的歌曲推波助澜,孩子们中出现严重的追星族现象,对孩子的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熏陶起着误导作用,使孩子走进一个又一个误区。校园里,除了音乐课能让孩子们受到一点健康音乐教育外,大部分是孩子们大唱流行歌曲的时间。他们书上、笔记本上贴的是明星的照片。一些中学校园广播里播放的是充满情爱的歌曲、乐曲。不少家庭播放不健康的碟片,大人小孩一同看,不健康的歌曲充满家庭的娱乐氛围。

可是,学琴的孩子就不一样,每天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练琴,手指接触的是琴键,眼睛看到的是琴谱,耳朵聆听的是作曲家创作的优秀的音乐作品,不管是练习曲还是乐曲,不管是外国作品还是中国作品,或深或浅都充满艺术感染力,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情感、意志起到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乐曲里有意境,动之以情;乐曲里有艺术语言,能打开孩子心灵的门扉;乐曲里有故事,一个音符就是一个童话,能使孩子欢乐。

学琴可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如果孩子的课余生活枯燥无味,单调无聊,或者无所适从,家长教育不当,引导不妥,那么低级庸俗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侵蚀孩子的心灵,占领孩子的空间与时间。学琴的孩子课余时间丰富多彩,琴声使他欢乐,乐曲使他有趣,赞叹声使他感到自豪,老师的指导使他不断在音乐世界里遨游,逐步认识贝多芬、巴赫、莫扎特等等。学琴的孩子沐浴着健康音乐的雨露,在他们的心灵中播下纯洁美好的种子,他们在学琴中,在音乐中懂得世界是美的,祖国是美的,生活是美的,前途是美的。随着学琴的深入,将进一步懂得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抵制不良思想的能力,树立起“美”的正确观念。

由此,我想如果每个孩子都学琴(或学一件乐器)那该有多好啊!我想到了自己的责任。“学琴的孩子不变坏”,虽然有夸张成分,但它说明学琴对孩子的引导作用和陶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孩子的音乐学习学什么,怎么学,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作为副校长和音乐教师的我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充分利用音乐课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宫殿享受音乐大师们的艺术精品是音乐教师的职责。近几年,我重视音乐课堂教学研究,争取学校投入经费添置钢琴、二胡、口琴、竖笛等乐器,建立兴趣小组,举办艺术节,创作校歌,创办《小蝌蚪》音乐班报,主编《七彩花》艺术校报,为学生学习音乐,提高审美能力撑起一片蓝天。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视课堂竖笛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除了让学生练习音乐课本上的曲子外,还编写优秀民歌供学生课外练习。在课堂上我为学生搭建“我来一首”五分钟“小舞台” 让学生演奏课外准备的健康的乐曲和歌曲,发挥学生课外学习乐器的特长,鼓励学生学习乐器,帮助学生学琴。

当然,这里不是提倡每个孩子都来学琴,这显然是不实际的,而是以此来说明一个观点,阐述一个道理,就是我们的孩子都应该有正常的业余生活,正当的兴趣爱好。“学琴的孩子不变坏”有一定的哲理性,值得思索。我们要把它作为一种理念,形成一种风气,进行广泛的宣传,让更多的家长知道“学琴的孩子不变坏”的道理,有更多的孩子学琴,有更多的孩子有丰富的业余生活。当这句“广告金句”真正发挥作用,收到效益时,我想,音乐教育将会迎来光辉灿烂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