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当代生活报》6月2日报道,个别家长公众场合言行不端,当着天真无邪孩子的面,乱扔垃圾、随意摘果、大打出手。
这篇报道揭露的问题,是一个发人深省、令人焦虑的问题。为什么呢?教育孩子从小处着眼,是“家事”,从大处设想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大事呀。为此,奉劝那些平时言行不端的失德家长要反躬自省。
一要常思失德之害。常言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德行品格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作用。俗话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会跳神。”因此,家长失德会害了孩子。
二要常思立德之重。当今的家长对孩子“才”的培养是不遗余力的,而对德的培养往往疏忽了。意大利诗人但丁指出:“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模仿是儿童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在家庭中,家长的道德人格在儿童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他们的道德人格状况、道德修养水平,往往成为孩子道德认知的标准。家长要常修为人之德,才能使孩子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要常思育子之责。孩子可塑性极强,他们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但同时心灵也极容易受到污染。作为家长,不但要给孩子一个必要的物质环境,也要还孩子一个清洁的精神世界。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要负第一位的责任,要抓住在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善心易导、善行易养的这一时机,加强道德品格修养的教育,使孩子从小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
希望那些在孩子面前言行不端、有失检点的家长们,好好进行反思。当然,即使没有孩子在场,家长也必须养成自律的好习惯。这是因为,习惯总会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表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