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仅六岁的孩子,就那么喜欢争雄斗胜求第一?
记得有次我跟孩子说,爸爸最好,妈妈第二,宝宝第三。她马上开口反驳:“我才是第一,我是最好的。”我心想:“孩子真的知道什么是第一吗?”
“强出头”也是孩子的“专长”之一。有一次,她和邻居弟弟一块儿玩堆积木的游戏,突然把所有的积木都推倒,说自己是“兰波”。这些行为真令我们感到紧张。
心理学家将这样的行为称为“叛逆”,我则称它“反抗期”。人的一生大约有两个反抗阶段,一是“三至六岁”,另一个则是“青春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像吃了“还童丹”,退到三岁的“自我中心”阶段。他开始认为世界是跟着他们运转的,期待每个人都喜欢他、爱他、欣赏他、尊敬他,甚至崇拜他。
这当然会引起父母不悦与孩子发生冲突,经常会听到父母这样埋怨:“你不要老是以为只要你才能受到特殊待遇。”或“你再乱发脾气,我就不理你了”。另外,有一些父母忧心忡忡地说:“这样的孩子不会有问题吧?”
老实说,当然不是孩子有问题,只是成长必经的轨迹罢了。三至六岁的小孩子,不会轻易礼让别人,他们有了自己的看法、自己的主张、自己的习惯,并且认为只有自己才是正确的。
当他们的想法未被接受时,他们便会表示反抗,或忍不住大发脾气。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应学会“进退”之道。
“进”的原则是,以“鼓励”、“赞美”的方式加强孩子安静、友善的行为,并在他心情良好时,提醒他:“喜欢和别人争执或推倒积木的人不是真英雄!真正的第一名应该是那种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或者告诉他:“宝宝啊!你最近常发脾气咧!这让爸爸妈妈觉得很难过。”如此,将有助于孩子反省自己。
“退”之道则是,当孩子正在发脾气时,不要跟着怒火中烧,和孩子“对战”。暂时回避,等孩子情绪平息之后,再设法倾听他的感觉,或与他探讨生气的原因,或将他那种根深蒂固的“争胜”观念引导到学琴、涂鸦、唱歌、跳舞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