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春节,使中国诞生了一批“小富翁”。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中国传统的风俗中,人们用压岁钱来企盼新的一年,平安度过一岁。
可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也随之“水涨船高”,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乃至上千元的“红包”开始流入孩子们的“小金库”。一个春节下来,成百上千的“小富翁”大有人在,积上万元的“暴发户”也不乏其
人。由于压岁钱来得过于容易,一些孩子花起压岁钱来大手大脚、肆无忌惮,选衣服、买电脑、换手机、请吃饭、挑玩具……,花样百出,应有尽有。
本来多多益善的压岁钱,却成了新年遗留的“负担”,不少家长开始犯难,是将红包收归“家”有,还是放下“财权”?如何用好“压岁钱”已成为家长、孩子和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孩子:压岁钱竟成“斗富”工具
“我们班的一个同学过年拿到了一万多元的压岁钱。”上海虹口区陈维的儿子多多,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一回家就开始不高兴。陈先生得知,寒假开学第一天,不少孩子开始交流自己春节的红包“收成”,孩子们不仅拿到了长辈们的红包,还添置了大量数码及玩具“装备”。
“另一个同学用她的压岁钱,还请我们全班吃了肯德基。”多多眼中不乏羡慕。小多多告诉记者,他们班40个同学,今年基本上都收到了压岁钱,大部分孩子的压岁钱在1000到3000元左右,不少孩子的压岁钱被父母存了起来。
据了解,有的孩子用压岁钱大搞“社交活动”,或给老师、班干部送礼,或请同学到饭店吃喝。本来,长辈们给的压岁钱不少,一转眼功夫就花了个“底朝天”。
上海大学三年级学生朱鹏去年就用自己的压岁钱,在女朋友生日那天,买了“情侣手机”送给女朋友,在他看来,反正钱是自己的,怎么花也应该由自己决定。
上海一位小学教师邓某告诉记者,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因为害怕孩子乱花钱学坏了,一般都把压岁钱“没收”,存起来当作孩子的教育经费。可孩子大了,这一招就不好使了。孩子回到学校看别的同学都可以自己支配压岁钱,对“没收”做法很反感。因此,现在都是在新年后,用压岁钱作为孩子的零花钱。这在现在他带的四年级的学生中很普遍,而且班上甚至有个来自温州的孩子今年拿到总共3万多元的压岁钱,在班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她觉得小孩子拿着那么多钱有点“恐怖”。
事实上,给压岁钱的人们看法并不一致。新华网的一项网上调查,371个网友的投票结果显示,有40.43%的投票者认为大家互相给压岁钱是有必要的,压岁钱有压住“邪祟”之说,图个吉利,同时也是礼尚往来。也有36.93%的人认为现在给压岁钱其实没必要,但大家都给,自己也就不能免俗了。
家长:压岁钱一多就犯难
“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手里拿着钱,往往花起来没有数。”陈维说,开学后的一段时间,是他对孩子看得较紧的时期。记者调查发现,几乎每个家庭都产生过因压岁钱的使用而引发的家长与孩子间的矛盾,多数家长认为,压岁钱应当由家长来负责保管和使用。
可是,把孩子的压岁钱“全盘没收”,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不被信任的感觉,而由此产生逆反心理,还在无形中打击了孩子们自我理财的积极性。
上海一位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严先生表示,今年春节前夕,她和家中亲戚互相商量决定取消互给孩子压岁钱的惯例。“因为大家都是一个孩子,彼此给的数目也相同,这样给来给去其实钱都转回来了,你400,我500,压岁钱仿佛成了钱钱交换,所以我们决定取消互相给压岁钱。”为了安抚孩子,严先生决定给自己的孩子300元书本费,“快开学了,让他买点学习用品、辅导书什么的,反正钱不多,让他去花吧,这样反而钱能用在刀刃上。”
据悉,不少家长为了防止孩子挥霍压岁钱,变相采取了很多办法。在南京口腔医院工作的周医生告诉记者,“女儿今年收到3000多元压岁钱,我想将这些钱存进银行,可孩子振振有词,钱是长辈给她的,自己有支配权,大人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钱怎么花别人不能干涉。”最后,周医生灵机一动,自己和孩子每人各出资2500元,共同购买了一台电脑。“这样既能学习,又能娱乐,起到了双赢的效果。”周医生笑称。
教育为重,压岁钱何必都用钱?
近几年来,压岁钱早已变成了人们“人情债”,甚至给很多人带来了经济上的负担。退休在家的马志蓉大妈对此深有感触,“以往给孩子压岁钱都三十、五十,本来就是象征性的礼物,最重要的是给孩子祝福。可是,随着给孩子压岁钱数额的逐渐增多,钱给少了孩子们心里自然会不高兴。去年过年,光给孩子压岁钱就花去2000多元,顶上我们老两口两个月的退休金了,真吃不消。”今年,马大妈和老伴去拜年时,总是先想想那家的小孩儿在不在家,趁着可能不在的时间赶快去一趟,坐不了一会儿就赶紧告辞离开,就怕兜里的钱变成压岁钱。
然而,各地也出现了不少新的气象。据报道,江西省吉州区寒假开学的第一天,这个区中小学生早早来到学校,纷纷将用自己的压岁钱购买的健康书籍捐到班级里,创建“绿色图书室”。新春的上海,一些家庭也开始悄然流行一种“不讨压岁钱,只要压岁言”的新风。
上海的退休干部朱梅华说:“我每年给孙女和外孙女的‘压岁钱’是两本邮票册。从她们上小学一年级起,我年年都给,到现在外孙女已有8本、孙女已有13本邮票册了。每年三十晚上,孙女、外孙女给我拜完年,我就把准备好的集邮册给她们。她们兴高采烈地打开新邮册,欣赏着精美的邮票,有时还品评一番。她们增了一岁,长了知识,这是我一年里最开心的时刻。邮票既可使孩子从小能受到艺术的熏陶,又能到孩子长大用钱时兑现甚至增值。这样,才真正实现了压岁钱的价值。”
上海闸北区的初一学生小项坦言:“我也喜欢压岁钱,但钱一到手就会控制不了自己,一直想着和同学去玩,买玩具,每次想到要存一点或者做点有益的事情,却发现已经花完了,所以今年我只拿了一点点零花,其他都交给爸爸保存了。”
小项的爸爸项敏堂对儿子今年的做法有点意外、也有点开心,他说:“作为家长,我们最在乎的不是孩子花了多少钱,而是怎么花,怎么看待花钱这件事。压岁钱作为孩子几乎最大的一笔收入,其实也是培养他们理财观念、节约意识的机会。我的儿子从完全乱花钱到不全不乱花已经是一种进步了,我准备把这笔他交给我的钱为他参加一份保险项目,明年过年的时候送给他,以后让他每年用自己的压岁钱继续交保险费,这样也算培养一点小小的理财意识吧。”